Page 43 - 土地改革地念館電子報第七期-正式版
P. 43

(四)  提出氣候變遷之調適策略:透過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建構藍綠帶系統與生態基
                       盤、維護農業生產環境、確保糧食生產,同時整體檢視計畫範圍淹水、山崩、
                       土石流等災害潛勢議題,提出調適策略,降低災害衝擊。
                (五)  強化在地產業鏈結:透過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在不影響鄉村環境品質前提下,

                       因應在地農業、特色產業及服務業等需求,適度納入在地產業之空間發展策略,
                       促進鄉村永續發展。
                (六)  避免重大建設影響衝擊:透過鄉村地區整體規劃配合各級部門發展計畫,提

                       供必要公共設施,改善鄉村地區生產條件、維護鄉村地區生態環境及提升鄉村
                       地區生活品質。
                     由上述的目標可知,未來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將不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計畫,其更
                加重視部門計畫間的協調,不論是在公共服務、在地產業與重大建設上,該計畫將整
                合過去、現在和未來政府各部門(經建會、農委會、經濟部、內政部……等部會)的投

                資計畫,以節約土地使用、減少計畫的外部性、確保永續發展,並提供等值的公共服
                務。未來臺灣的農村發展,將依循國土計畫下的「鄉村地區整體規劃」進行,期待能
                為長年被忽略的非都市聚落,找到一條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  李彥希(2022)。農村社區特色之深掘與展現。造園季刊  (95), 20-31。

                2.  李晗林、周琼、曾玉荣(2021)。台湾农村建设的历程回顾,政策演进及其走向。


                   福建农业科技, 52(4), 49-57.

                3.  季美珍(2020)。農村產業發展實踐途徑:以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為例。土地經濟


                   年刊  (31), 88-135.

                4.  莊毓婷(2021)美援與戰後台灣農村的家政推廣  (1950-1979)。

                5.  郭蕙如、鍾怡婷(2021)社區特質與鄉村發展政策資源分配的關聯:以《  農村再


                   生計畫》  為例。台灣鄉村研究  (16), 47-85。

                6.  黃仁志(2020)1970  年代後的臺灣農村發展體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