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用記憶拼貼一座島嶼-高雄女中島嶼記憶作品集
P. 137

 在「斑城行腳日記」當中,我學到 繪畫技巧、口述歷史、新詩寫作 技巧...等;在「從你美麗的流域」, 我卻學......不,是找到了鄉土情懷 的精神,以及服務他人的快樂。 或許這些不是一般人所謂的「主 科」,但只有參與其中的同學才 知道,它們要我們學習的事情, 遠遠比學科還重要、還實用。
老師們一定都比我們忙吧!她們 卻沒有抱怨,只是欣然接受未來 的每個挑戰。
「那我呢?我有什麼資格埋怨這 些?」我心想。於是,我選擇開始 認真看待這門課。
不過,讓我真正愛上這門課的, 是四級學校的兩次互動課程。為了 這樣創新的課程,我們花很多的 時間與心力。在預備的過程中, 老師們為了求好心切,以平常嚴 格許多的標準來驗收我們設計的 活動內容。那段時間,起初的抱怨 又充斥著我的內心:「早知如此, 何必當初?」、「又不是我情願 的......」。但是,到了那瑪夏, 各種怨念,各種辛苦,全因著那 群國中的孩子和大好的山景,一掃 而空。
看著一雙雙閃閃發光的眼睛盯著 自己,就會想把所有自己知道的 事情,都講給他們聽;他們無邪 的笑容,是無價的回報。此外, 他們對於那瑪夏的介紹,相較於 我們,絲毫不遜色!那天結束, 孩子們對於第二次活動的高度期待、 分離時依依不捨的情感,讓我更加 確定,我會加倍努力,呈現最好 的給他們。
第二次課程,是那瑪夏和甲仙的 孩子來我們學校參觀。希望我們 那天的努力表現,有符合他們的 期待,讓他們有「下來這一趟, 值得了」的感受。如果沒有這兩 次的互動課程,我不會接觸到這 麼善良可愛的一群孩子,也沒有 機會和大學生攜手合作,為這群 孩子帶來美好的時光。
                                           136
真的有點難過的,可能這輩子都 不會再見了。但是希望山上的弟 弟妹妹上了高中之後也能有這樣的 活動,在不同的角度或許他們 也能有不同的感受。
一年五班 蕭志馨
一開始,進這個班完全是偶然。 滿滿的不情願與抱怨,是我對這個 班的真實回應。而且,這個班的 作業主要是以美術的手法呈現, 因此,對我而言,這個班帶給我 的是壓力,壓力,還有,壓力。
不過讓我對一切改觀的,是老師 的態度。
我想說,對於一個上課都在睡覺 或寫主科作業的人,早該被老師們 放棄了。沒想到,老師們卻是以 耐心對待我,用包容、寬敞的心 欣賞我對於作業的主意。而且,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