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用記憶拼貼一座島嶼-高雄女中島嶼記憶作品集
P. 138
台上會緊張,後來發現是自己多 慮了,看著學生自信的站於台前, 說起話來落落大方沒有絲毫的羞澀, 令我鬆了一口氣,對他們的表現 更是讚賞有佳。
有一次,我提早抵達教室,看到 劉癸蓉老師細心的指導學生繪畫, 並告訴學生如何修改使作品更好, 看著劉老師架式十足的坐在椅上、 指導學生時炯炯有神的雙眼,敬業 的精神深深烙印於我心。
曾有人問我:「少子化的衝擊下, 很難考上公立學校擔任教師一職, 況且現在的學生不好教,是什麼 原因讓你堅持至今不放棄呢?」 這使我想起總是笑燦如陽的一位 老師,她總說:「教書是最幸福 的行業了!」,而所長也經常勉勵 我們「莫忘初衷」,這兩句話宛 如一雙隱形的翅膀,成為我不斷 前進的力量!
被進度追趕、學生被考試追趕, 教室裡少了那些能夠培養學生說 話、思考、欣賞...等等基本能力 的時間,我想,這是作為教育這 麼一件美好的事情裡頭,最最可 惜的地方。經過這次四級跨域的 計畫,從各個優秀教師身上汲取 了寶貴的養分,更確信當老師是 一件幸福的事,不只是看著學生 進步,在過程中,我也在成長。
中山大學 數學科 徐家煌
今年一月中,收到中山大學師資 培訓中心寄來跨域、跨級暨師生 共學素養導向課程計畫的通知, 計畫內容是與高雄女中劉癸蓉老師 進行共備課程,並藉由互動課程 規劃,連結在地文化與特色,發 展地方文化歷史、藝術,規劃跨 領域課程,如此難得的機會令我 格外珍惜,可以實際至教學現場 與中學老師學習如何帶領班級。
初到女校對環境不甚熟悉,但幾 個禮拜後便已能漸漸融入大家的 討論,其中,令我驚訝的是學生 們的態度十分積極、老師對於學 生更是充滿耐心,身為老師能持 續的保有教學熱忱並無私的為學 生奉獻,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學生們必 須在課程互動前分組上台進行彩 排,雖然我只需在一旁觀看不用 一同上台,但緊張程度卻不亞於 台上的學生,深怕自己的組員在
中山大學 英文科 陳芷瑄
一直以來學校體系的教育都是分 階段分年級的,特別榮幸能夠參 與這次四級跨校跨域的課程,沒 想到大學、高中、國中、國小, 差距這麼大的年齡能夠透過設計、 安排的課程,達到如此美好、彼此 共學的目標。還記得第一次互動 課程,看到雄女的學生們向弟弟 妹妹介紹自己的繪本,在我們面 前,他們是弟弟妹妹,需要我們 引導、鼓勵,但在國中和國小生 面前,他們試著擺出姊姊的模樣, 很勇敢、自信的講出自己的故事, 那一幕,令人動容;後來那瑪夏 的孩子也向大家介紹那瑪夏的家 鄉故事,他們嘗試在比他們年長 的哥哥姊姊們面前大聲講話、甚 至歌唱,看著他們,我才看見心 中「教育」真正的樣子。
教育不會只發生在教室,反而應 該是隨處可見的,很遺憾因為文憑 制度的關係,現在的教育已經被 侷限成升學考試的代名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