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17
焉。夫子焉不學(有哪一項不學習),而亦何常師之有(何嘗有固定之師,按
孔子學琴於師襄,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問官於郯子,即其無常師)!」
(19.22)
公孫朝疑問」有專師,子貢回答孔子沒有定師,孔子在乎自學。孔子生
平好學,無所不學,學問淵博,子貢從「文、武之道」說起,歸結到「夫子無
常師」。堯、舜、禹、湯以至周文王、武王,相傳的是一個「道」統,孔子所
學的就是這個「道」,常人以「人」為師,所以有常師;孔子以「道」為師,
沒有固定授業的老師。孔子曾向老聃問禮,向萇弘請教音樂,向郯子詢問官
職,向師襄學習琴藝,孔子認為只要那人有一點善言善行,足以取法,就可以
奉他為師,跟他學習。述而篇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孔子學習的
精神,也是他偉大的地方。
《論語愛》(105)每天五分鐘 2019/9/13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
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
升(憑梯而上)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得做有國的諸侯與有封邑的大夫)。所
謂『立之斯立(立之以禮則民無不立),道之斯行(導之以德則民莫不從),
綏之斯來(安撫其民而遠人聞風來歸),動之斯和(言役使之,則民和睦以
從)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19.25)
子貢盛讚孔子才德的崇高,如天之不可登臨,子貢首先告訴 陳子禽「出
言」不可輕率(不遜),要特別謹慎;聰明人有知人之明,不致有言語過失;
由一個人言語得失,識出他的智與不智。繼而,以天來比喻孔子德行的崇高,
非常人可及;引述古人的成語來揣摩夫子的功業。夫子的道德像天一樣崇高,
夫子的感化力像天所施的陽光、雨露一般普遍,只要孔子一旦得到行道的機
會,孔子對天下所施的政治教化,必將澤被群倫,化育萬民。「道成天上,名
留人間」是進德修業者的目標,以孔子之德,孔子故在世時,風儀四海,為天
下師,死後,其木鐸聲永遠留存在世人的心坎中,正是人天的典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