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13
子張說:「固守道德而不能加以弘大施用;信仰真理卻不能堅實專誠篤行其
道;這種人在世界上『可有可無』,無足輕重。」
人存在世間,不足為輕重,活過一生就心滿意足,就是飽食終日 無所用心,為
之猶賢乎已,若有若無,若即若離,言行舉止與心靈涵養遠矣。
子張說明『執德』同『信道』的人要能夠『確信』和『推廣』。 子張強調
執德不可不弘,信道不可不篤,因為實踐仁德的責任重大,奉行仁道的路途又
遙遠,所以必須堅信真理,持久不渝,貫徹人生的責任和信仰,這樣才能對社
會有所貢獻。與「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篤信好學,死守善道。」
有相通之處。德非道則不彰,道非德則不宏。宏德篤道的功夫,是進德修業的
要務也。
《論語愛》(100)每天五分鐘 2019/9/8
子夏曰:「雖小道(技藝,如農、圃、醫、卜等),必有可觀(可取可看
的地方)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不學、不作)也。」(19.4)
子夏說明君子求道,必須從大處著想,子夏的言辭有時代意義,其生於
春秋亂世,道德淪喪,戰爭頻仍,民生疾苦,儒家認為「救世」責無旁貸,刻
不容緩的要務,是人生「大道」,對修、齊、治、平以外,偏於技藝方面的事
看成「小道」。時代進步、變遷了,道德依舊淪喪,戰爭依舊頻仍,須大道以
救世。
道無大小之分,有本末之別,明德、親民、止於至善者,皆為道之大者。
分辨其體用,一綱舉,萬目張,大道明,世事盡通,是故君子不為小道,而修
大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