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62

孔子稱讚史魚的正直,在讚詞之後,繼而舉出他正直的事實,就是無


               論國家的政治情況如何,始終堅持他剛直不屈的性格;並用屍諫來勸告衛

               靈公進用有賢德的君子蘧伯玉,罷黜沒有賢德的幸臣彌子瑕。至於蘧伯

               玉,由於他的出處進退與孔子的主張正相合,他這樣深明處世之道,所以

               孔子稱讚他是君子。就如泰伯篇孔子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又說:「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便是。



                  史魚之浩然正氣足以貫日月,至死不變,蘧伯玉才德並茂,深知用世與

               明哲保身之道,故被孔子稱道,兩者均為進德修業者的典範也。



               《論語愛》(144)每天五分鐘 2019/10/22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稱人之惡而損其真)

               誰譽(揚人之善而過其實)

               ?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輒試以事,不虛譽而已)

               。斯民也(今此之人),三代(夏、商、周)之所以直道(無私曲也)而

               行也。」

               (15.24)





                  孔子對人不作不當的非議與稱揚,「如有所譽者,必有所試矣。」

               「試」字,表示在毀、譽之前,必經過實際考察的階段,證明對方善、惡

               的事實真相以後,再依正直的、至公無私的原則加以評議。論語中孔子常

               稱讚弟子顏回,這是經過考察之後,知道顏回值得稱讚。為政篇的「吾與

               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便是明證。



                  孔子認為直道較接近於天,故以直道處世,不任意稱譽人或讚美人,以

               此方合道的真諦,才能發揮出正義的含義,與正氣的範疇。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