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58
子張讀書的目的在從政,希望名字被人傳達,才會有被人提拔的機
會;孔子因人施教,不否定子張從政的理念,但讀書的目的不可只是名字
被傳誦,而是德行受人尊敬而聞達。
孔子所說的三種德行:「(1)質直而好義(人本)(2)察言而觀
色(識相)(3)慮以下人(愛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與人相處之道,
不只是當時人需要,更是現今的人出社會必修的課程。
(1)人本:質直而好義,孝悌也者為仁之本。
(2)識相:察言而觀色,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3)愛人:慮以下人,『恕』以律己。
質直而好義(人本)是苗與根,察言而觀色(識相)是秀與花,慮以下人
(愛人)就是果實,不亦ㄧ脈相承乎。。
《論語愛》(140)每天五分鐘 2019/10/18
樊遲問「仁」。子曰 :「愛人(愛護眾人)。」問「知」。子曰:
「知人(了解眾人)。」樊遲未達(通達,明白)。子曰:「舉直(推舉、
提拔正直的人)錯(同措,放置,安置)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
子夏曰:「鄉也(過去,前些時),吾見於夫子而問;子曰:『舉直錯諸
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一句很有意義的話
啊)!舜有天下,選於眾(眾多賢人中選拔人才),舉(皋)陶,不仁者遠
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12.22)
(1)舉皋陶,不仁者遠矣—皋陶,音高搖,帝舜時賢臣,有分辨曲直、確
認罪犯的本領。帝舜舉用皋陶後,天下無虐刑,無冤獄,小人因而畏懼而逃
離。傳說皋陶造獄,劃地為牢,後被奉為獄神。
(2)舉伊尹,不仁者遠矣—伊尹,商湯時賢臣,佐商湯、外丙、仲壬、太甲、
沃丁五代,共五十餘年。太甲初即位時昏庸不仁,伊尹將太甲流放於桐,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