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81

《論語愛》(67)每天五分鐘 2019/8/5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6.22)


                      「齊國政治一變好,就和魯國相似;魯國政治一變好,就達到正道了!」

               「齊一變至於魯」,周武王滅紂後,將齊國封給姜太公,魯國封給周公。周公

               必須輔佐周武王,由兒子伯禽受封。太公到了齊國,尊重賢人以治國,賞罰嚴

               明,五個月全國安定。齊國人都喜治國權術,足智多謀,重視功名利祿,後世
               的齊國,多誇大奢侈,喜好結黨,言行虛詐薄情的流弊。



                   魯國的伯禽用禮樂教化,三年魯國才得到安定。當時魯國境內的洙水、泗水

               旁,有人渡河時,晚輩都會主動扶持長輩、替長輩背負物品。到了後世,風氣

               不再淳厚,渡河時老者,請人幫忙會感到愧疚不安,互相推讓,親厚感覺已淡
               薄了。「齊一變」是革除齊國偏重功利的風氣,注重禮樂教化。「魯一變至於

               道」,「道」是先王正道,實行聖人禮樂教化。孔子當時,魯國的政權被三家

               所把持,禮崩樂壞,「魯一變」能振作綱紀,上下確實知禮守禮,重視仁德的

               修養。




                     魯國在魯閔公元年,已進入春秋時代,離伯禽受封有三百多年,是在孔子之

               前。有一次,齊國想利用魯國內亂攻打魯國。這時齊桓公就問大夫仲孫湫:

               「魯國可以攻取嗎?」仲孫湫説:「不可以。魯國人民還依照周禮行事,而周

               禮正是魯國的根本。臣聽過:國家將亡,根本一定先倒塌,枝葉才隨著掉落下

               來。現在魯國尚未放棄周禮,是無法傾動的。」從孔子對齊、魯兩國的感觸,
               孔子著重禮樂的仁德教化。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