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論語愛
P. 103
崔亦感慟,請入哭之。尚儼然在床。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
斯,某在斯。』須臾目開,半日復活矣。」
(3)《兒女英雄傳》三七回:「原來那位師老爺,生得來雖不必子告之曰『某
在斯,某在斯』,那雙眼睛也就幾乎視而不見。」
《論語愛》(91)每天五分鐘 2019/8/30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
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
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16.2)
孔夫子說:「政治清明的時候,奉行禮樂與征戰討伐之事,都出於天子的
政令;政治不清明的時候,奉行禮樂與征戰討伐之事,出於諸侯的決定。出於
諸侯決定,很少有經十世還不亡的;出於大夫謀劃,很少有經五世還不亡的;
淪落為家臣執掌國家的權利,很少有經三世還不亡的。天下有道時,政權決不
會旁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時,普通百姓也就不會私下議論政事了。」
季氏將伐顓臾,體現禮樂征伐自大夫出,離「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自
諸侯出」遠矣,甚至是「自陪臣(陽虎)出」,這種混亂情況,與孔子曰: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都是強調
著,禮樂征伐合法性,與權力和制度的合法性,都來自於最高的代表道的王權
時,社會秩序才具有穩定性。所以,季氏要發生對顓臾的戰爭,夫子對冉有與
子路的質問都很犀利『為虎作倀,毫無道義堅守!』作為輔相,就應當想辦法
阻止,季氏做出這樣非義無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