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論語愛
P. 98

《論語愛》(86)每天五分鐘 2019/8/25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

               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15.24)




                         人生在世『毀』『譽』參半者多,『毀』描述別人的作惡而過頭,導致不

               合實際。『譽』讚揚人的為善過頭,超出了實際。孔夫子不論批評表揚,都是

               合於中庸,符合實際的。『斯民』指孔子所處時代的這些人,『三代』指夏商

               周三個朝代,『直道』是沒有私心和故意歪曲。




                           孔子對別人進行評價,不會有心去吹捧或詆毀,都曾經進行考察過的,

               讚揚有理有據,而且知道他將會如何。聖人會迅速讚美善行,卻不會苟且行

               事,誇大其詞。孔夫子對於譴責惡行,是慎重而考慮深入周詳,不會輕易發

               言,寧可遲緩一些甚至不再開口,可以避免錯誤的評價人,也給人改過的機
               會,由於考慮周祥,夫子一旦強烈譴責某個人,基本是不會說錯的,不存在詆

               毀的情況。





                          孔子之所以無所毀譽,全是以民心所向,作為最準確的判斷,民眾最終
               的判斷是正確的,孔子說我現在生活時代的民眾,與夏商周時代的民眾沒有什

               麼不同,就是有善就讚揚善,有惡就責備惡,從整個的民心所向而言,是沒有

               私心和歪曲。夏商周時代民眾如此,我所處時代的民眾也是如此,從民眾的輿

               論考察,就可以判斷仁政是否施行於當代。人心大公,天道本於人心,所以孔

               子不需加以毀譽,孔子也不能毀譽,在民眾中沒有私心,沒有歪曲的直道,會

               自然而然的體現出來~破相顯體。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