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論語愛
P. 96
古人認為,君子有三種基本品德(1)仁愛(2)智慧(3)勇敢。孔子說: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人如果有著一顆博愛之心,有著高遠的
人生智慧,有著勇敢堅強的意志,那麼他就必然會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狀
態,從而心底寬廣、胸懷坦蕩。再仔細思索~
(1)智者不惑之仲叔圉治賓客,是『大腦皮質』領導智者不惑。
(2)仁者不憂之祝鮀治宗廟,是『邊緣系統』領導仁者不憂。
(3)勇者不懼之王孫賈治軍旅,是『網狀系統』領導勇者不懼。
孔子之說所以我無能焉,表面是謙卑,三者,孰重孰輕,孰先孰後,必也其來
有自。
一如,司馬牛請教如何做個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
馬牛又問:「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稱作君子了嗎?」孔子的回答「內省
不疚,夫何憂何懼?」也就是說,如果自己問心無愧,那有什麼可以憂愁和恐
懼的呢?當然,君子坦蕩盪,不僅是一個行為端正的問題,同時也來自於人的
內在品德。最重要的是主忠信的智慧,就是『知者不惑』在前,才能夠『仁者
不憂』,而『勇者不懼』。
《論語愛》(84)每天五分鐘 2019/8/23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
力猶能逮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
伯寮其如命何!」(14.38)
言論『道之興廢』皆由『天命』~公伯寮在季孫氏面前說子路的壞話,
子服景伯知道子路是正經人,公伯寮的話是假的,所以來告訴孔子說:「夫子
(指季孫)聽了公伯寮的壞話,已經對子路有所疑惑,但我還有能力使季孫明
白真相,不聽他的話,而殺他,並且在把屍體陳列在大街上。」孔子說:「子
路出仕,原是為行道,道如能行於世,是天意;道如不能行於世,也是天意,
公伯寮雖能毀謗人,又能對天意怎樣呢!」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