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論語愛
P. 113
子夏曰:「雖小道(技藝,如農、圃、醫、卜等),必有可觀(可取可看
的地方)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不學、不作)也。」(19.4)
子夏說明君子求道,必須從大處著想,子夏的言辭有時代意義,其生於
春秋亂世,道德淪喪,戰爭頻仍,民生疾苦,儒家認為「救世」責無旁貸,刻
不容緩的要務,是人生「大道」,對修、齊、治、平以外,偏於技藝方面的事
看成「小道」。時代進步、變遷了,道德依舊淪喪,戰爭依舊頻仍,須大道以
救世。
道無大小之分,有本末之別,明德、親民、止於至善者,皆為道之大者。
分辨其體用,一綱舉,萬目張,大道明,世事盡通,是故君子不為小道,而修
大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小道之行也,致遠恐泥;人大腦的網狀結構,
分成上行系統,和下行系統兩部分,(1)將來自延髓和腦橋的資訊向下傳送到
脊髓稱『下行網狀結構』,加強或減弱肌肉的活動,對維持肌肉緊張及心臟反
射作用非常重要。(2)將來自延髓和腦橋的資訊,向上傳送到整個大腦皮層的
稱『上行網狀結構』,對覺醒和注意力有重要影響。上行下效,大道之行,天
下為公,上阻下礙,小道無路可退,嗚呼哀哉而已矣!
《論語愛》(101)每天五分鐘 2019/9/9
子夏曰:「百工(眾工匠)居肆以成其事(製成的各種器物);君子學以致
其道(力學始有成)。」(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