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論語愛
P. 110
長沮桀溺(二隱者名)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問過河的渡口)
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原本子路執疆駕車,今下車問津,故夫子
自代)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
知津矣!」(借道路的道,當孔子欲行的道,暗譏孔子不識時務)問於桀溺,
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
「然。」曰:「滔滔(洪水橫流氾濫貌,喻時局混亂)者,天下皆是也,而誰
以易之(改變、改革)?且而與其從辟(同“避”)人(無道之君)之士(有
道的人)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屏絕世人隱居的人)哉?(還不如學他們這班
隱士呢?)」耰而不輟(耰音憂,播種後蓋土,不停止)子路行以告(行至孔
子面前告以情形),夫子憮然(悵惘失意的樣子。孔子以沮溺不達己意,而妄
非己)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謂天下的人)之徒與(猶言與此輩
相親)而誰與(與誰相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替它改變)也。」
(18.6)
《史記.孔子世家》敘此事,於孔子離楚葉邑返蔡之時。
鳥獸不可與同羣
(1)「隱居於山林,是與鳥獸同羣也。」
(2)「吾自當與此天下人同羣,安能去人從鳥獸居乎?」
(3) 鳥兩腳有聲無音,獸四腳無聲有音,人之異於禽獸「道不同,不相為
謀。」而已矣。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而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
『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論語》
(16.11)孔子不願忘天下,惋惜隱者不明己之用心耳。 亂世中隱者以明哲保
身為要,與山林田野為伍。而有志之士則風塵僕僕、勞碌奔波,千里跋涉,以
道濟世來改造社會。兩者形成強烈對比。 六祖壇經中云:「迷時師度,悟了
自度」眾生迷失,都需明師指點「迷津」,明師渡我,我渡眾生,不可只當個
自了漢,自立立人己達達人,自渡而後渡人,進德修業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