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論語愛
P. 114

(1)子夏說:「各種行業的人,一定要在自己的工場裡,成就各種器
               物。君子守本分,必須力學,方能學通道理。」

               (2)子夏說:「各種工匠在製作器物的工場裡,苦心磨練研究,才會有造作之

               事工。學道的君子在學時期,應專心勤學篤行,方能獲得所要尋求的真理。」

               『學』以地而言,乃學校之學,對照『居肆』省了一個『居』字。


                           子夏藉百工之喻,勸人勤學,定志不移,以達修道之境。進德修業者不

               專心勤奮地學習,被外界誘惑所牽引,志向不堅,就無法「學以致其道」,

               「學」是珍工夫,「道」是真目標,真確學習者,以「致其道」也。 世上學業

               事功,不論粗細精微,皆以堅心定志達成;志堅則心專,心專則理明,理明則

               事成,百工居肆心不旁鶩,以成其事;君子學之心在道,行在道,皆理以知達
               道,人貴以「專」「恆」而已矣。



               《論語愛》(102)每天五分鐘 2019/9/10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統指學生),當洒掃(灑水掃地),應對

               (應話和對答),進退(升降儀節),則可矣。抑末抑是轉接連詞,猶可是。

               末是不重要的細節末務也;本之(本是根本的學問、道理。之是語中助發聲的

               詞)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嘆詞,猶「唉」)!言游(姓言名
               偃,字子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孰是誰。後倦,放在後

               面,懶得去做。焉是語末表疑問詞)?譬諸草木,區以別矣( 言教人亦如栽植

               各種草木,必加以區分溉種)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始卒即本

               末。意謂本末兼顧,非門人小子所能),其惟聖人乎(惟是只有。聖人指道學

               登乎其極的人)!」(19.12)


                      『應對』

               (1)言語間的酬答《三國演義》第九八回:「恪字元遜,身長七尺,極聰明,

               善應對,權甚愛之。」也作「應答」。

               (2)對付。《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姊夫與家老小,且往鄰村閃避,

               咱在此應對他不妨。」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