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論語愛
P. 73

《論語愛》(58)每天五分鐘 2019/7/27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

               「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易 ·說卦》“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儒家為人之道就是“仁義之道”。

               歷來統治階級多是以“仁義之道”治理天下的,正人君子也把它當作修身立己

               的準則,早上明白了仁義之道,晚上為它去死也可以。

               孔子所傳的道,用一種道理把它全部貫串起來,其一貫之道,就在忠恕兩字,
               也是“仁義之道”。



                  「忠」是盡己之力,與人同心一起辦事,都必須盡心盡力。「恕」是「己所

               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為替對方著想,「忠恕」就是實實在在、毫無虛

               假,《中庸》的「誠」缺少了「忠恕」,『意』便少了『真誠』,修身、齊
               家、治國、平天下必然跌跌撞撞「而已矣」,「忠恕」沒有遺漏『真誠』,才

               可以擔當以傳承夫子之道。



                    「忠恕」是曾子落實夫子仁道的秘訣,常常自我反省,不失本分,盡其在

               我;替人著想,推己及人,正是學習孔子之道的入口。




               《論語愛》(59)每天五分鐘 2019/7/28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4.20)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常解為父死已三年,還依照父親在時的舊規行事,

               此人可稱為孝子了。道泛指家事言,言「道」是尊父之辭。進一步凸顯傳承之

               道,薪傳發展演活生命尊嚴,精益求精,青勝於藍。


                          再反觀~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

               孝矣。」(1.11)多出了「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常解為~  父親在世

               時,家由父親作主,身為兒子的不得自作主張,此時只能觀其(兒子)志向。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