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黔沿《田氏族谱》
P. 19

唐代,边疆地区实行羁際政策,西南地方的行政区划,更动十分频繁。唐高祖武德元
               年(618),改郡为州,更巴东都(大业时改信州置)为思州,以开皇十九年(599)在沿河

               北境所置的务川县为治。武德四年(621),改思州为务州,属庸州(黔阳),领务川(沿河
               北部)扶阳(煎茶)涪川(思南)城乐(凤岗北)等县。唐太宗真观四年(630),又改务

               州为思州,治仍务川。唐高宗永隆间(680),宗显四世孙田克昌沿乌江辗转跋涉,卜筑思
               州治于今思渠镇荷叶坪。克昌祖既是开辟恩州的先驱,又是田氏乔居沿河的第一位祖先。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思州为宁夷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置思州。

                    思州政权,田氏世袭。五代十国期间,中原战乱不断,政权更选频繁,各王朝对西南
               边障的统治鞭长莫及,形成土著首领割据。思州先附楚,后附蜀。

                    宗徽宗大观元年(1107),宗显十四世孙--西南夷蕃部长田祐恭入朝内附,朝廷遂以其
               地仍置思州,命田祐恭为守令,领务川、邛水(今石阡西南)、安夷(今风岗东南)三县,

               大约当今务川、沿河、德江、思南、凤岗、印江、江口等地。崇徽宗政和五年(1115),田
               枯恭移思州治于今务川县的都满镇,筑思州城。思州治移置后,沿用旧治之名,改都潘县

               (真观十八年分今后坪西南盈隆县所置)为务川县,沿河从此属务川辖地无名。自克昌祖
               筑思州治于荷叶坪至祐恭祖移思州治于都满,思州治设沿河有 437 年之久。

                    田祐恭参与宋王朝的军事活动,政和五年(115),晏州(今四川兴文县)夷帅卜漏反
               叛,奉命率思黔士兵平定了这次叛乱。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荆楚大旱,王辟、郭宋忠

               率领农民起义、田祐恭又奉命日夜兼程赶往川东,镇压了这次起义。于是,加强了宋王朝
               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宋末元初,思州田氏发展很快,成为贵州四家最大的土司之一。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1278),思州蛮酋--田宗显二十一世孙田谨贤降元,置新军万户府,不久,改为思州军民

               安抚司,田蓬贤为安抚使,领镇远州、务川县、九个蛮夷长官司。思州治由务川迁龙泉坪
               (今凤岗小谷庄),置龙泉坪和水特奏(令思南)两长官司为附廓。后来,司治毁于火,又

               迁治于清江城(今岑巩)。至元十七年(1280),还旧治未果。至元十八年(1281),思州安
               抚司升为宣慰司。至元二十年(1283),省去思州宣慰司隶顺元路军民安抚司(今贵阳一带)。

               至元二十九年(1292),又改为思州军民宜慰司,隶潮广行省(湖南湖北的统称)。至此,
               思州势力已由黔东北地区扩展到黔东南一带,包括今铜仁地区、黔东南大部份地区,以及

               遵义部份地区。沿河于田谨贤降元的至元十五年(1278)置祐溪长官司,仍隶思州。
                    谨贤之弟名谨珍,其子儒铭于明初率五子二孙首先纳地和助剿周文贵,又平都阳湖,

               以及招服中林、验洞、万山、竿子坪、头提溪、朗溪、都平、峨夷等蛮夷之功,洪武五年
               (1372),授田儒铭沱江(四川中部》宜抚使。长子茂文世袭父职,并授五寨(湖南凤凰县

               境内)直隶长官司,次子茂武授竿子坪(渤南凤凰县内)长官司,三子茂弱授平头著可(松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