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4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1364
( 四)学子心声 1337
王方华:难忘师恩, 涌泉相报
记得20多年前,我在复旦大学第一次听苏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只见他两手空空,健步走上讲
台,然后从上衣口袋了拿出了一张小卡片。
苏老师问大家:“谁是科学管理之母?”
全场茫然。 泰勒是科学管理之父,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但对于“谁是科学管理之母”这个问题,
大家根本就没有思考过。 因此,对于苏老师的问题,大家都露出了满面的疑惑。 苏老师见大家答不
出来,便告诉大家答案:“王熙凤是科学管理之母!”
说王熙凤是科学管理之母,开始还以为苏老师在开玩笑,但苏老师其实对《红楼梦》《三国演义》
等古典名著早就有深入的研究。 他见学生们神情诧异,于是就给大家讲述王熙凤的管理故事。 后
来我认真阅读《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描述,发现王熙凤确实对于分工、合作、责任、权力、考核、奖
惩等科学管理思想运用得非常娴熟。 我现在给管理学院博士生上课时,也常常鼓励学生去读一读
《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学习苏老师的治学思想和方法。
苏老师的授课就是这样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90年代初我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担任企业管理系系主任期间,和苏老师所在的经济管理研究
所相邻,从而使我们有许多接触的机会。 苏老师只要一到办公室来,便有许多人来向他请教、寻求
帮助。 苏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位来访者,包括一些不速之客,他也态度友好地接待他们。
许多老师都很佩服苏老师的耐心细致,更多人则是从苏老师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观察,我认为苏老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战略大师,他对事态的预测、判断,后
来发现基本上都是正确的。 我们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有困惑时都喜欢请他指点迷津,而苏老
师总是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出发给予指点。 许多人在成为苏门弟子后,事业上都有突飞猛进的发
展,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真学习和领会了苏老师的思想,或者直接咨询过苏老师,而苏老
师也直接或间接地给予了帮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许多学生都对苏老师的指点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苏老师主张以和为贵,他胸怀宽广,乐于助人,平易近人,以诚待人,做人做事做学问,处处体现
一个诚字。 我向苏老师学习,也在我办公室正面的墙上,挂了一个大大的“诚”字,以告诫自己,激励
自己。
由于受苏老师20多年的教诲,我对东方管理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科研和给一些企
业提供咨询服务时,我也经常感觉到管理本土化的重要性,对西方管理学如何与中国管理实践密切
结合的问题,我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在给来管理学院学习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士讲课
时,我经常穿插一些东方管理的内容,很受大家欢迎。 后来,我组织了交大安泰管理学院一些对东
方管理、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感兴趣的教师成立东方管理方面的研究机构。 这个想法跟苏老师一提,
苏老师马上表示大力支持。 在苏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在2002年成立了交大东方管理研究中心,苏
老师兼任我们中心的名誉主任。 他对我们的支持,当时受到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宗光教授
的高度评价,交大东方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后,继续得到苏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几年前,苏老师提出东方管理时,有阻力、有压力,甚至有人觉得好笑:“管理学也有东西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