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3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343
管理学的世纪回归( 2001) 305
极必反”的道理,指出一切事物发展到了极致就会转变为相反的形态。 其结论是“无为,则无不治”。
从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出,从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理论对人的假定由“工具人”到“经济
人”再到“社会人”乃至于“复杂人”的过程都体现了对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回归,西方“人
本管理”的思想向东方管理“以人为本”理论的回归。
(
二)“ 人德” 管理的世纪回归
随着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个人拥有了越来越大的能力,在组织中也发挥着越来越
大的作用。 对于组织的发展而言,这种现象无异于一把双刃剑: 个人能力的突出可以使员工独当
一面,承担更多更复杂的任务,可以为组织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也增加了组织对个体的监控难度。
如何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又避免舞弊行为的产生,减少其对组织带来的危害成为当今
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仅仅在20年前,西方管理学界尚未涉足管理道德的领域。 然而到今天,管理道德却成为一个
热点。 主要原因是管理者道德标准的滑坡以及公众对企业的社会期望提高了。 美国管理学家斯蒂
芬·罗宾斯在其著作《管理学》第四版中专门对管理道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道
德观,即功利观、权力观和公正观;界定了道德发展的阶段,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善道德
行为。 其中心思想是发掘道德的工具价值,即道德对于管理来说,不仅是提供价值指导和行为规
范,不仅是培养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的道德品质,而且也具有直接的管理功能。 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管
理强调“德治德化”的特点不谋而合,体现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对东方“人德管理”的回归。
东方哲学各派中儒家提出了著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命题。 可以看出,中国管理思想
的逻辑起点是“修身”,亦即“修己”,也就是自我管理,连自己都管理不好,怎么可能去管理别人呢?
这一“正本清源”的命题是将管理学建立在牢不可破的根基上。 《大学》中说“德者本也”,可谓是对
管理学之哲学基础的界定。 “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实质即为“安人”,这是理想化社会的管理方法。
“修己”与“安人”是一种人性化的、根本性的管理方法,也是建立在牢固的哲学基础之上的治理方
法。 儒家强调通过管理者道德威望的感召与示范,在无形中来影响被管理者,通过提升道德伦理力
量来“安人”,从而使社会与人际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以达到大同社会的理想境界。 具体而言: 首
先,道德参与管理理念的形成,通过形成合理有效的理念来影响与获得管理的成功。 其次,人性假
定是管理理论建立的基础,而说到底人性假定就是一个伦理问题,不仅要解决“人性是什么”的问
题,还要回答“人性应当怎样”。 前者代表着对人性的依循,后者代表着道德对管理过程重任性的改
造和提升。 第三,道德通过对管理者道德品质、管理过程中的伦理关系、管理的伦理资源以及企业
伦理资本和道德形象的影响,体现人的管理的实际价值。
(
三)“ 人为” 管理的世纪回归
人为管理也就是人为学说,即行为管理的思想。 现代管理中很注意研究管理哲学,强调以人为
中心的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 西方现代行为科学很重视对人的“激励”的研究。 激励的过程就是
激发员工内在的动力和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努力工作去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其中比较有
影响的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权衡理论、强化理论等。 其
实,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就开始对人类行为进行了研究。 西方现代行为科学的研究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对东方“人为管理”的回归。
把我国古代行为学说可供现代管理借鉴的内容归纳为十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