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1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61
对著名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战略的思考( 1997) 625
近15% 。
d. 企业兼并盛行全球,20世纪80年代的兼并要少得多,1989年日本三菱不动产收购美国洛
克菲勒中心大厦,被称为“日本人买走了美国的灵魂”。 而1997年上半年仅欧盟企业的兼并已达
1051起,交易额高达460多亿美元。 “微软”欲兼并“苹果”,算是“大鱼吃小鱼”,而位居美国长途电
话公司中第四名的“世界通讯”出资360亿美元兼并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MCI ”,这又是一种
“小鱼吃大鱼”的兼并形式。
e. 服务行业的比重增加。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直接投资存量中的25%投放在服务业。 20
世纪90年代这一比重增加到约55% ,金融、保险、咨询、房地产、运输、通信、饮食、旅游等服务行业
的投资比例大幅度增加。①
跨国公司的新趋势加深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而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又有着多元化的特
点。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错缩复杂的交织,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三、改革开放的巨大价值
根据最新统计资料,中国到目前已吸收外资1979亿美元,已批准约30万家三资企业,全国约
有1700万人在三资企业工作。 1996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05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中
国的出口额达到1511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一位。 对外开放给中国在资金、技术、管理与出口等方
面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吸引外资的热土。 上海吸引外资的数额虽然较高,但是
②
比广东省还是相差很多(1996年上海吸引外资39.41亿美元,而广东省为116亿美元 ),所以上海
大致可以作为一个中间偏上的样本。 上海至1997年6月底,已批准外资项目16580个,吸引协议
外资超过450亿美元。 全球500家最大企业中的近200家已在沪立项,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
有1350个。 1996年上海涉外税收占全国的比重达25.52% ,列全国第一,1997年上半年的涉外税
收已达105.66亿元。
1997年8月26日发布的上海市统计局作出的展示,1996上海企业统计资料———上海销售收
入前500家工业企业,这其中三资企业占了很大比重。 在头100名中,有大众、贝尔、三菱、易初、申
美、夏普、利华、日立、施贵宝、联合利华、西门子、庄臣、花王、耀华皮尔金顿、百事可乐、飞利浦、施乐
等著名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243亿元的销售额雄居第一位。 1997年8月25日《解放日
报》的文章《源源外资为我所用》指出:“随着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大项目的引进,上海
在汽车、通信、大规模集成电路、空调压缩机、精细化工等行业的技术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上
海用几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曾用几十年走过的技术创新之路。”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了对外开放对
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保罗·A ·萨缪尔逊认为,外向性战略发展是发展中国家
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③
1997年9月,美、英、日、德、法等十几个国家的驻沪领事与外商驻沪代表参观浦东之后,认为浦
东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与地区。 全球500家最大企业中已有70多家在浦东落户,
外资金融机构已发展到38家。 浦东新区在汽车工业方面,有通用、福特及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
① 1993年《世界投资报告》。
② 《中国投资与建设》1997年第8期。
③ 保罗·A ·萨缪尔逊: 《经济学》,胡代光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13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