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5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25
解读“ 泉州模式”( 2006) 789
解读“泉州模式”( 2006 ) ①
回顾20年前由我提出的“泉州模式”并进行总结这20年来泉州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成就和新特
点,不禁心潮澎湃,让我深感“泉州模式”在泉州乃至全国和世界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和深远的理论价值。
1986年,从理论上第一次在全国提出了“泉州模式”并论证了“泉州模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小”“专”“活”和多种经济形式的基础上的,它具有五个
基本特点:“股份制的经济形式”“外向型的市场经济”“国际化的经营道路”“侨洋式的生产条件”“灵
活的经济管理”和“地、亲、文、商、神‘五缘’经济网络关系”。 许多专家学者据此把“泉州模式”和“苏
南模式”、“温州模式”并称为中国沿海经济三大模式。
综观这20年来泉州民营经济的大踏步发展和理论界关于区域经济和区域模式的讨论,我们当
年提出的“泉州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验证下依旧闪耀着其特有的光芒,“泉州模式”历史地、公正
地肯定其所走的道路是符合当今国情、侨情、乡情的;其拼搏而得到的结论,昭示了凡“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即有成功的希望。
当前的“泉州模式”呈现出发达的集群经济、特色的县域经济、活力的品牌经济、发展的创新经
济和新型的文化经济等特点。 如何应对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区域经济的梯度推移和区域
之间的竞争,如何占据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相对有利的位置,如何应对企业成长所带来的老板角
色转换和培养新型的企业家所带来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等等,成为
当前“泉州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我们对“泉州模式”仍然给予厚望,建议加强一下工作: 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民营经济发
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自主创新把握县域经济发展主导权;努力培养新兴产
业,使区域经济从单纯靠传统产业“单腿跳”变为“两条腿走路”整合资源,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
挥泉州的独特优势。
① 本文刊载于2006年4月29日《泉州晚报》,原题《再论“泉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