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0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80
11.第十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 2006) 947
盲目排外及全盘西化。 而两者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提出中西管理会通的概念。 上海外国语大
学的章玉贵副教授及王玥指出,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体系日臻成熟。 但是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落
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把我国际管理科学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深入研
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案例研究,总结出中国自己的管理理论,建立有中
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管理学界肩负的历史使命。 而在构建中国特色管理科学理论
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管理科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坚持扬弃和超越的原则,是中国特色的管
理科学既有国际普适性又不乏中国品格的重要前提。
在华商管理的专题研讨中,上海理工大学的李好好教授及马婷对浙商与徽商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析了两者的兴衰是由于受到了地理、人文和历史环境的影响,浙商的价值观念表现在,商本位价
值观念浸透浙商心灵;官本位观念淡薄但关心政治;农本位观念相当淡薄;受到文本位观念的深刻
影响。 而曾经叱咤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所源起与铸就的“新安文化”虽折射出中国传统商业文明的
历史光芒,但徽商受到官本位观念和文本位观念的深刻影响,最终走向衰败。 为此,他们从文化价
值观念的角度对浙商和徽商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了近年来浙江与安徽经济不同表现的原因。 复旦
大学的伍华佳副教授及张莹颖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东南亚的华商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阐
述了在家族治理模式下,华人家族企业管理和文化的特点,以及家族体制下降低和增加企业内外交
易成本的各项因素,并由此引出了对东南亚华人企业关于交易成本均衡决策的几点思考。 复旦大
学的陆开锦探讨了泉州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并针对泉州家族企业大多采用的血缘继承方式的文
化背景、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了建议。 他指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泉州
的家族企业正面临着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的交替。 只有顺利解决继承问题才能保证家族企业的稳
定持续发展。 在民营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分析系统研究方面,复旦大学的李文明指出,民营企业
只有建立高层团队和谐整合分析系统,才能全面及时地掌握其高层团队的和谐整合动态。 为此,他
提出了“环境—特征—过程”的“3C ”研究范式,结合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与高层梯队理论的相关
内容,研究了民营企业高层团队和谐整合分析系统的构架、层析及其评价指标,为民营企业高层团
队和谐整合分析工作涉及了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程万鹏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遇到的困境
及其具备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华商网络对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积极作用。
在西方管理专题研讨中,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杨力教授探讨了跨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与监管
问题。 他指出,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网络银行国际化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
加强网络银行的跨国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就成了当今各国亟待解决的主要金融安全问题之一。 巴
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西方发达国家对跨国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措施相对比较完善,
不少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蒋龙杰总结和阐述了西方企业协力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协力的定义、协力
与合作和协调的区别、协力形成的过程、协力形成的障碍、协力关系的审查等几个方面,勾勒出西方
企业协力理论的研究框架,以期为东方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上海外国语大学
的于朝晖副教授及史学嘉从东西方文化认知差异的视角,分析了美国政府国际公关中的沟通性障
碍。 其以美国在911后在中东的国际公关失利为例,深入分析其失利的原因———跨文化传播战略
的缺失,这对中国在对外宣传中提升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国际认同度,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具有积
极的现实意义。
在管理比较专题研讨中,复旦大学的张文贤教授对东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比较研究,他分
析了东西方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文化、理念、法规和制度方面的差异,并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
下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提出了建议。 贵州大学的章迪诚教授从管理学视野的分析了中西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