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4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84
12.第十一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 2007) 951
应该是什么? 东学与国学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就这些问题,我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二、国学热的原因与“ 百年巧合” 的意蕴
1.国学热的原因
单纯的国学热,是文化问题,而当国学与商道结合,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
问题。 国学究竟为何会如此受到追捧,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东学以中国优秀传统管理文化为核心,它包括中国管理、西方管理和华商管理三大部分。
而中国管理又包含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其古代部分与现今国学与商道中所宣讲的《易经》阴
阳、道家无为、儒家仁爱、佛家慈善、兵家用人、法家崇法等内容多有交叉。 自1997年IFSAM 世界
管理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后,“东方管理文化开始在世界叫响”,此后,东方管理学派不断发展壮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学热”。 此外,受东方管理学派影响,有些人要自创学派,创建新的学术
以独树一帜,而国学与商道的嫁接客观上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第二,管理学很重要,向西方学习有必要,但不能完全走西化道路,应该不断创新。 而现今的管
理学几乎清一色的西方管理学理论,当其与中国本土管理实践遭遇时,经常水土不服,从文化源头
上寻求支撑国人行为准则与实践理念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种新的创新方式。
第三,社会的需求以及利益驱动。 国学与商道的结合绝非偶然,企业家们渴望寻求企业规模的
扩大、企业管理的日臻完善,当西方管理学在本土管理实践中遭遇不顺时,企业家们把目光转向了
孕育中国国民特性与塑造泱泱中华文化传统的国学。 此外,企业高管们风光和高收入的背后也隐
含着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他们迫切需要寻找精神的慰藉与出口。 社会对国学的需求造就了国
学热的巨大市场与商机,在声誉素著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名校,瞄准董事长、总经
理、总裁及高管、政府部门高官的国学培训班如同十几年前的 MBA 招生,正如火如荼展开。 毫无
疑问,利益驱动对国学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 百年巧合” 的背景及其意蕴
国学的形成应该以1905年由邓实任主编,章太炎、刘师培等撰稿的《国粹学报》在上海创刊为
标志。 非常巧合的是,100年之后,同样是在上海,恰逢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出版了标志着东
方管理学基本成型的专著———《东方管理学》(2005 )。 两者看似是巧合,其实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内
涵。 通过对其不同的产生背景进行分析,从历史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内在的意蕴。 国学
形成的背景在于自鸦片战争以来,西学凭借武力全面东侵,迫使中国人由“师夷长技”而“中体西
用”。 朝廷和士大夫对西学先进性的承认导致中国固有文化权威的动摇,“中学”日益成为“旧学”的
代名词,被视为无用之物,这使很多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深切地意识到危机的到来。 因此,“国
学”包含着在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危机时一种自觉的担当。 也就是说“国学”要自觉地担当起保护、弘
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也正是在传统文化发生危机时,这种自觉担当的意识更凸显出来。
近些年的“国学热”和东方管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的背景是一样的,即伟大新时代的到来———中
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
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表明自己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精神,这就激发了中国人
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当我们试图从传统中寻找能代表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征时,挖掘
传统文化及儒家思想中有价值、有益的思想资源就成为很自然之事,这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自
信和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