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7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87
954 苏东水文集
包。 章太炎发起成立的国学振起社,所发国学讲义共分诸子学、文史学、制度学、内典学、宋明理学、
中国历史6册内容。 在《国故论衡》一书中,章氏以“国故”概括国学的主要内容与文献典籍。 在章
氏眼中,“国学”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正统高雅文化的学术活动,有时则混同于“国粹”。 若按此,国
学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
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但正如王富仁所说“国粹”这个概念本身
就已经包含有固定的性质判断和价值评判,无法成为研究的对象。 因此,某种意义上,胡适的国学
既包括“国粹”又包括“国渣”之说值得肯定。 今天,更多的学人是从广义来理解国学的,认为国学就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季羡林先生提出“国学”应包括传统的学问、知识,也应包括传统的道德、
礼仪、规范,以及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 张岱年则指出,国学的内容包括哲学(包括宗教)、
史学、文学(包括艺术)、政治经济学(包括军事)、科学技术学(包括天文、算学、地理、医学、农学、工
艺等)。 人大国学院以经史子集为主体设置必修课,并开设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一类的选修课,所持
有的也应是广义的国学概念。
近现代文化史首倡“国学”的则是章太炎。 章氏的“国学”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字学、音
韵学等各种学术门类,而哲学又包括中国古代儒、释、道和诸子百家的各种不同思想和学说,因此,
章之“国学”实际是中国古代学术的总称。 章太炎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系统整理的第
一人。 有学者认为,章既是文学家,又是革命家,在民众中影响很大,他的国学概念一提出就深入人
心。 在章太炎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一直把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简称为“国学”。 值得注意的是,章太
炎在指出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文化基础的同时,是以佛教文化视点进行文化整理、以佛学为基础。
是他,率先把先秦诸子学说和佛学放在了一起。 由此,佛学第一次成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
学儒、释、道、法、兵、阴阳六大家的雏形初具,而这也构成了时下国学热潮中的主要内容。
如果说国学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那它与东方管理学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又有着
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呢?
五、东学与国学的关系
我认为东方管理学与国学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
1.东学与国学的联系
东方管理学扎根于中华文化,是一门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的新学科,而国学是一个包含多
学科的开放性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特征相适应的学术体系。 从本质上来讲,它们都植根于中华
传统文化,这是它们的共性。 数千年来,以易道、儒学为主干的国学渗透在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天人合一、中庸等理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
向。 国学最大的学问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国学智慧十分重视人的道德和行为的可塑性,十分重视通
过人的道德伦理来调节人际关系,从而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 这与东方管理学的本质“人为为
人”是相通的,每个人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
从事、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
挥。 管理学的真正精髓就是一种文化的互动,而国学就是文化,古今能够实现交流是因为,几千年
的跨度背后,人际互动的经验和道理,未必会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的角度,
东方管理学与国学才能够互动、互补与共融、共进。
首先,从文化传承角度看,东学与国学归根到底都是在东西文化的交流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