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6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86

12.第十一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 2007)  953



                大会,东方管理学派作为一个管理学术流派被外界认可。 2005年我出版《东方管理学》专著,标志
                着东方管理学的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侨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贵州大
                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纷纷成立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东方管理科学研究院以及华商研究中心;
                同时,东方管理学派继续积极开展各种国际学术交流,自1997年起已连续10年举办了十届世界管
                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影响深远。 2008年,IFSAM 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将在上海召开,这将使
                东方管理学进一步传播于世界管理学界。 应重点提及的是,2004年,复旦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立东
                方管理学专业博士点、硕士点,这是东方管理学科发展的新里程碑。 现在,复旦大学东方管理学专

                业正开设“东方管理与国学”这门课程,就什么是东方管理学、什么是国学、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
                系进行课程设计,授课以师生共讲、专家点评、案例分析、讨论及研究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该课
                程主讲: 东方管理与易学(《易经》选读,主谈“变”、阴阳易变);东方管理与道学(《道德经》选读,主
                谈“道”,道法自然);东方管理与儒学(《论语》选读,主谈“仁”,仁义和谐);东方管理与佛学(《禅宗》选
                读,主谈“善”,与人为善);东方管理与兵学(《孙子兵法》选读,主谈“人”、用人之道);东方管理与唐学
                (《贞观政要》选读,主谈“治”,治国治身);东方管理与红学(《红楼梦》选读,主谈“术”,治理之术);东方

                管理与马学(《资本论》选读,主谈“法”,研究方法)。 这门课程是东学与国学互动的一种开拓性尝试,
                对更好的研究东学、更好的研究国学都有莫大的禆益,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转生也具有很高的
                价值。

                                            四、国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



                    1.国学的内涵

                    究竟是什么是国学? 国学原指国家的最高学府: 国子监、太学等。 而现时的国学含义为何,各
                界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中国经典形态的学术体系,有的说是与国人生活密切结合的传统文化,还有
                的认为是上述两说的并列综合。 虽说百年来不断在讨论,但是并没有大家都认同的说法。 近百年
                来,西方文化东渐,产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 最初用新学和旧学、中学和
                西学这样不同的名字来区别。 后来又提出国学的名词,其实也就是中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旧学,因

                为它是国产的。 在一段时间内,把中国的文化都加上“国”字,比如说中国的绘画称国画,中国的武
                术称国术,中国的戏剧称国剧,中医称国医。 国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现代的学科分得很
                细,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考古等等。 哲学里面又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
                学、伦理学、美学等等,但国学应该归哪一学科呢? 国学包括了文、史、哲,政、经、法等许多内容,是
                个综合的学科。 因此按照现代的学科分类,国学很难作为单独的学科确立它的“名分”。
                    王富仁教授则提出了“新国学”。 在他看来,国学不只包括中国学术,还包括我们正在研究的学
                术。 “研究李白、杜甫是国学,研究鲁迅、贾平凹也是国学,还有,中国人研究莎士比亚同样是国学。”

                换言之,王富仁的“新国学”可涵盖中国学术全部成果,能体现国学的独立性,也能反映整体性,是国
                学“有源有流”、在原有概念上的新集合。
                    我觉得给国学定义很难,我的理解是: 国学就是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国学应该是一个包含
                多学科的开放性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特征相适应的学术体系。 如果把中国所有的学问都叫作国
                学,那范围就太大了,应该要把国学的研究范围限制在传统文化里。
                    2.国学的研究范畴


                    国学的内容,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学,应指中国学术文化的精髓,而非经史子集无所不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