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2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92

12.第十一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 2007)  959




                一个说法,二十年前,我们不学习西方管理的话是一种无知,但是今天如果我们只学习西方管理的
                话是一种无能。 作为中国的管理学者我们的紧迫感越来越强。
                    在东方管理专题研讨中,辽宁大学张今声教授从人本管理的再思考的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人
                本管理含义、人本管理的精髓,其次他指出了在人本管理的系统工程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学术界、
                企业界同仁共同努力促进这一学科发展的建议。 强调应该从社会进步趋势出发,深刻认识人的价
                值和人的主体地位。 尊重每一个人,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宗旨;他最后指出,“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
                理的最高境界;全方位满意,是现代企业的最高评价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持续进步的最高目
                标。 上海交通大学颜世富副教授、郭淞、李怡以《论心里管理》为主题,认为在管理工作中,从行为、

                过程和结果来看,最重要的是关系管理、心理管理、绩效管理、谋略管理、适应管理等五项内容,利用
                五行学说来分析,可以概括为五行管理模型。 五行理论把自然、社会和人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
                统。 谋略管理属木,心理管理属火,关系管理属土,绩效管理属金,适应管理属水。 五行之间有着复
                杂的生克成辱关系。 而心里管理是五行管理的核心,兵家提倡在战争中要“攻心为上”,运用在管理
                工作中,就要把调节和控制管理者本人和被管理者的心理放在首位上。 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

                究院院长雷原教授以“论中庸管理学体系”为题,阐述了以中庸哲学为指导,以全球化为体,中西合
                璧为用,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学体系为框架,也使管理学丛林理论囊括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一以
                贯之”的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最后在对中西管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成中庸的系统的管
                理学体系的九个部分即“道”、“天”、“地”、“人”、“法”、“术”、“形”、“势”、“知”,从而使中庸管理学更
                为具体化,也更具包容性。 复旦大学彭淞博士阐述了《周易》中的“不易”对现企业管理起到重要作
                用,他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加剧,世界经济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企业所面临环境的变化
                速度和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过去,我们会发现对环境的“变”得研究越多,在实践中管理成效越不明

                显,在不否认“变”在企业管理中重要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周易》管理思想
                的探究,深化对“不易”的研究,改变目前许多企业盲目求变和模式化应变的错误做法,提升管理者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不易”境界。 提出了主体人具有应对和控制变化的主观能动性,能借助不易
                之法保障企业的稳健和永续经营。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教授、于保平在《儒家传统与家族
                企业成长》中,从韦伯命题出发,基于对中国家族企业群体的实证考察和调研,讨论儒家文化传统不

                同层面对家族企业成长阶段的影响。 分析了儒家文化的特殊注意和普遍注意对家族企业创业和转
                型的不同影响,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路径与家族企业领导力发展模式对于家族企业成长
                的关系。 这对研究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有重要意义。 郭焕以《我国古代兵法“军事治理”思想
                的公司治理启示》为题,阐述我国古代兵法中在“军队治理”中“将”先于“法”,强调代理人的忠心、智
                能和气魄,注重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强调通过对“人的因素”的重视,摆脱了原有治理
                系统中“契约不完全”的制约,克服了“经济人假设”的不足。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治理智慧,为代理问
                题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揭示了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思路。 复旦大学刘林

                霜博士从东方管理之治国理政观的视角上,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千百年来
                的荡涤和演进,逐步形成群体本位、家庭中心、伦理倾向、重情重义等基本特征。 与这些文化特征相
                适应,演化和编织出亲缘、地缘、商缘、文缘和神缘的“五缘”文化网络结构,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
                中发挥着协调局部、统筹整体的功能。 东方管理治国理政观正是立足于、脱胎于和超越于这一文化
                传统的现代政府管理理论。 东方管理理论与西方管理理论互补为补充、相辅相成,必将为世界管理
                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苏宗伟副教授、河海大学杨恺钧、

                黄智丰以《关于东方管理学与国学关系的探讨》为主题,首先从国学百年后复兴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