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9 - 微论坛正稿
P. 249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保护好农
业生态环境,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二)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
快土地流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规模
化、专业化、机械化水平,解决“谁来种粮”问题。
(三)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体系。保持粮价的合理水平,
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进
一步向主产区聚焦,解决种粮比较效益不高、不愿种粮问题。
(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要把发展现代种业放在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的突出位置,利用有限资源,向科技要产量。
(五)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粮安工程”,
深入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设高
效、快捷、绿色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确保收储和应急,满足城乡
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六)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以大豆为例,我国大
豆单产远低于其他主粮,进口 1 亿吨大豆,相当于节约 8 亿亩耕
地。我们可以用进口大豆节约出来的耕地种植相对高产的主粮作
物,更好地保障谷物安全。
(七)大力促进节粮减损。我国每年谷物类粮食产后损耗在
5342.4 万吨—7255.7 万吨,相当于 1-1.5 亿亩耕地产量,1 亿
多人 1 年的粮食消费量。在稳定和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要加强
节粮减损,节约资源、增加供给。
(八)压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为粮食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