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科學傳播電子書一草案
P. 46
共鳴。《探索三部曲》突破重重困難,除了科學內容含量明顯高於其他影片外,
也帶動觀眾投入欣賞影片時,更具備跨領域的創新精神。
嚴祖強開心地分享《探索三部曲》拿下國際獎項的喜悅,第一集《那些看不
到的》(英文片名:《Those Invisibles》)榮獲 2015 美國尊爵影展(Accolade
Global Film Competition)三項大獎:劇情片優越獎(Drama Program:Award
of Merit)、劇本賞識獎(Script/Writer:Award of Recognition)與內容/訊
息傳遞賞識獎(Content/Message Delivery:Award of Recognition)。尊爵影
展為一國際性影展,每年都有近千部來自全球各地的影片參賽,國立中山大學是
台灣第一個以科學影片奪得國際影展大獎的高等學府。嚴祖強指出,影片中的科
學含量超過 25%是亮點,因為科學不是附屬品而是主角。
科學影片在近幾年來也受到關注和重視,例如 2013 年《地心引力》、2014 年
《星際效應》、2015 年《絕地救援》,這三部都是奧斯卡得獎電影作品,可以發現
許多人對於科學影片都產生了興趣,因此,要如何運用最快的方式去傳播,有深
度的包裝科學資訊,喚起人民的科學意識,進而培養科學素養,是科學傳播的核
心精神與價值。嚴祖強認為,影片主要分為兩個面向,一是「關注科學家在做什
麼」,其次是「科學在生活中」。例如,關懷 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的發展,這類影片較少卻是最重要的,反應與科學的互動、科學對社會的衝擊;
另外還有高雄氣爆、大數據、人工智慧、社群網路等議題。STS 強調的是科技政
策,透過像是公投等形式,人民參與政策的機會越來越多。因此,嚴祖強強調,
要把握這些機會向民眾宣傳科技政策,以便推動更好的政策公投。
嚴祖強進一步表示,十年前不能預測現代的科技發展,例如 2009 年的無線
網路非常不發達,三年前還沒有網紅的職業稱謂,但是現在在工程科學中,一項
新科技半衰期的實用價值已經縮短到四年,四年後的科技價值僅剩二分之一。他
舉例,一個電機工程系的學生,在大一所學習的東西,到大四時可能有一半是沒
有用的;反過來問,學校到底在學什麼?一個好的教育是要教學生畢業十年後都
可以使用的東西,而科學傳播正是一個不分職業年齡的全民科學教育。
科學傳播除了呈現科學知識外,亦可從生活貫穿,讓民眾體驗科學美感,激
發對科學的興趣,進而提昇科學素養。嚴祖強強調,科學影片的傳播,有助於彰
顯台灣科技領域的傑出表現,使民眾知道我國的科技成就,並且強化國際行銷亮
點,提升國際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