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科學傳播電子書一草案
P. 45

推動生活中的科學 展現科學社會參與  嚴祖強



                        影視創作需要仰賴龐大的製作團隊合作,科學節目也不例外,尤其內容中的
                   科學知識必須精確。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嚴祖強從事科學傳播工作多年,

                   「如何轉譯,大概就是科學影片內容最大的罩門吧!」嚴祖強笑說,這是劇組人
                   員拍到後來的一致心得,以致於大家都得了「科學劇情恐懼症」。

                        嚴祖強於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專長為雷射物理、光

                   電科技,並長期投入科學傳播的活動與計畫執行,像是多年來舉辦「高雄市全民
                   科學週」,每次都有上千人次的學生參與,展現創客動手做的精神。活動以趣味
                   活潑的方式介紹主題科學知識,設計闖關遊戲,培養正確的科學思維,並提升學
                   習科學的興趣。嚴祖強指出,科學傳播為社會教育重要的一環,他從 2000 年就

                   開始從事相關工作;2014 年開始涉獵製作科學影片,以十年科學教育的經驗,加
                   上本身的志趣,致力推動生活中的科學。嚴祖強舉出許多生活科學的例子,例如,
                   GPS 定位技術背後的相對論,耳溫槍量體溫的量子物理概念等。他強調,21 世紀
                   有兩個重要科技:行動運算與無線網路,這兩種科技不僅便利,更和現代生活文

                   明息息相關,與科學緊密連接。

                        「科學家必須讓民眾理解自己就是生活在科學中。」嚴祖強指出,科學原理
                   是深奧的學問,一般民眾不會想要了解,許多人在離開校園後,也不會關心、了

                   解科學資訊。他認為,身為一名科學家,有責任和義務去宣導生活中的科學,因
                   為多了解一點科學,生活會更加便利,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影響生存。像是 2018
                   年九合一大選綁公投,十項公投案中,就有四項與科學有關:以核養綠、反空汙、
                   反核食、反深澳電廠等,這些公投案都直接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如果民眾面對這

                   些公投案時,本身對於科學知識不夠了解的話,公投案就會失去意義。嚴祖強認
                   為,這是錯失良機的一次科學教育。

                        《從生活探索到宇宙》為題的科普產學合作計畫,是由計畫主持人嚴祖強與

                   大川大立公司的譚家麟導演合作,拍攝科學影集《探索三部曲》,嘗試用劇情片
                   的方式呈現科學內容。第一集《那些看不到的》主題是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其中
                   包括時空轉換、GPS、黑體輻射。第二集《愛的角動量(上)》核心是碰撞和角動
                   量,包括大強子對撞機、地球的宇宙歷程。第三集《愛的角動量(下)》關注是

                   光譜、電漿和離心現象。劇情展演是以主角的工作挑戰、情感糾結為題,讓觀眾
                   欣賞戲劇張力時,也能同時體察科學知識。嚴祖強表示,該片擺脫傳統科學影片
                   以紀錄片方式呈現內容,片中偶爾會有一些故事性的情節,用以淡化科學說理的
                   單調,藉以引發觀眾的興趣,這使得製作團隊挑選題材煞費苦心,因為科學內容

                   需要運用大量的數學才能精確表達,還有口語化和接地氣的文字才能引起觀眾的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