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洛城作家2020final
P. 114

人间冷暖







                                                    乌石塘记


                                                                             ■   卢新华


                 我已然是第三次造访乌石塘了。                                 渡日本,以图教化和普渡东瀛众生。然从五台山一路
                 虽然都是在夏末秋初时节登岛,每一次景色却都                          南下,由长江乘船入海归国,舟至莲花洋突遇风浪,数
             有不同,每一次的心境也大异其趣。                                   番前行无法如愿,始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普陀
                 初次与她相逢时,曾记得艳阳高照,真是:一汪                          山紫竹林中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
             碧水自东来,天光云影共徘徊。满目青山默无语,遍                                因了这一层缘故,我对乌石塘的感官印象忽然与
             地乌石说自在。                                            这位“不肯去观音”有了某种牵连。
                 乌石塘名为塘,其实是一静若处子、清若天池、                              因为根据当地的传说,这乌石塘原是由一位“不
             状若葫芦的海湾,故又名樟州湾。海塘纵深约三公                             肯去乌龙”化身而成。相传东海龙王的三太子,生得
             里,宽约一公里,海水自塘岸至湾口渐远渐深,最深                            一身乌黑,顽皮而聪颖,深得父母的宠爱。然而,它
             处约十米。环抱海塘的山体大致由三种岩石构成,即                            经常耐不住龙宫的寂寞,擅自离开龙宫四处游玩。一
             灰绿岩、安山纷岩和花岗岩。海涛以其巨大的冲击力                            天,它正玩得兴起,不料遇上一群鲨鱼精。鲨鱼精们
             和无法理喻的耐心,常年累月地不断扑击和亲吻崖                             曾听说吃了龙肉,可以成仙,所以一见小乌龙,就朝
             岩,以致于崖岩渐次碎裂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最终跌                            它呲牙咧嘴猛扑过来。小乌龙寡不敌众,被鲨鱼精们
             落海湾。一失足而成千古奇观:为涌浪潮汐反复地翻                            撕咬得遍体鳞伤,向莲花洋节节败退。千钧一发之
             滚淘洗、折腾打磨的石块,再经岁月的轮转和时光的                            际,被正在捕鱼的朱家尖渔民发现,奋勇将其救至樟
             销蚀,渐渐地竟脱胎换骨,修炼成了一颗颗乌黑发亮                            州湾内,又精心为其疗伤。伤愈后,为报答救命之
             的鹅卵石。运气好一些的则“好石凭借浪,推我出石                            恩,小乌龙不肯离去,从此身体蜷卧在樟州湾沿岸。
             塘”,渐次堆向约五丈高的砾石滩,端坐在那里,静                            小礁嘴头外侧的小山是昂首向海的龙头,小山周遭兀
             观那些时而还在温柔的海浪中卿卿我我,时而又在狂                            立的礁石,则是龙眼、龙嘴。龙嘴旁有一石隙,人称
             风怒号中呼天喊地,身不由己地前赴后继的同类。于                            龙洞。每当台风将临,此洞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声
             是,一条长约百余丈的乌石滩从此便在浙江舟山群岛                            响可远传十里之外。片片龙鳞也就化作了粒粒乌石
             的朱家尖,坐西面东,与藏风聚气的乌石塘长相依                             子。一旦台风骤临,它就抖动龙鳞,并高声鸣叫,警
             偎。                                                 告渔民别出海,快回港,并用一己之躯挡住惊涛骇
                 乌石塘虽名为塘,听上去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甚                          浪,护佑一方百姓免遭灾殃。
             至还会让人有“塘头之石”“坐塘观天”的联想。然                                故清朝文学家朱绪曾有诗赞曰:
             而,坐上当地国际游艇俱乐部的游艇,高速驰出塘                                 塔飞僧化岂荒唐,风雨俄惊涌石塘。
             口,却真是“别有洞天”了。因为以“观世音菩萨道                                天敕乌龙飞不去,免教此地变沧桑。
             场”闻名于世的“海上佛国”普陀山,竟然就近在咫                                所以,每次在乌石滩上行走时,无论是“海天佛
             尺之间。在飞扬过船头的白色的浪花间远眺洛矶山,                            国”的“不肯去观音”,还是乌石塘的“不肯去乌
             恰似一尊卧佛,头枕觉海之波,脚抵欲海之澜,徜徉                            龙”,他们都会很自然地在我的心头汇合到一处。
             自在,法喜充满。                                           “潮音洞”的潮音,和乌石塘的潮声也会在我的心尖
                 而与卧佛近距离隔海相望的便是那尊远近驰名                           此起彼伏,激荡澎湃。
             的“不肯去观音”了。相传唐咸通四年(公元863                                “不肯去,不肯去,不肯去……”仔细想一想,
             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在五台山参拜时,陡见一尊                            除了观音菩萨和小乌龙外,其实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
             光芒四射的观音菩萨宝像,一下子惊呆了。这尊庄严                            许多人也曾经“不肯去”。浙江人蒋介石败退台湾时
             宝像系用白玉精工雕成,长约三尺左右,菩萨手持净                            曾动员很多文学艺术和学术界的精英人士一起去台
             瓶,瓶中插着一朵莲花,端坐于莲台宝座之上。容貌                            湾,却有很多人“不肯去”,要留下来建设新中国。
          洛  清秀华贵,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雍容端庄,慈                            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也有许多诸如我之类的学子
          城  蔼可亲。                                               远涉重洋去西方留学,学成后却又纷纷“海归”,即
          作      慧锷遂求得当家方丈恩准,延请此尊观音法像东                          便没有“归”,也会经常往返于此岸和彼岸之间,
          家

              第三十期
       P114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