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No.20 關照季刊 Aug 2024
P. 61
第二十期 季刊
病、二是貓咪生命結束後,代表我與前伴侶之間的最後連結將徹底結束、
三則是這段感情本就經歷許多被剝奪的悲傷。
前伴侶和我在高中時相遇,當時她的父母反對同性交往,給她很多壓
力,加上我們年紀尚小,還不懂得處理這些挫敗,也沒有穩定的經濟與膽
量離開原生家庭,一路上分分合合,將近十年。我們共同經歷了學生時期
的一起坐公車、偷騎摩托車、為學業煩惱、害怕同儕的眼光,一路到出社
會後的自駕旅行、為事業打拼、一起租房和照顧貓咪,從找尋兩性關係中
的自我價值,到追求社會功能的角色定義。光陰似箭,不僅快得讓人措手
不及,也劃破了一段不合適的關係,當時分開後獨自一人在租屋處,諾大
的空間只剩我與殘影,也曾想暫時離開工作回老家,如此一來我只需要待
在房間裡盡力悲傷就好,但想到父母會詢問原因,就不願回去,畢竟在兩
人交往的過程,已經說了無數次「我們只是朋友」的謊言。內心的失落不
只有失去心愛寵物,更是失去一段青春歲月,失去尋找家庭系統支持的勇
氣。
貓咪是我們在戀愛關係中,依附關係如同兒女的角色,也扮演爭執時
候,彼此破冰的搗蛋鬼,分開後自然也成為兩人之間最後的牽掛。想起多
年前,在醫院遇見一對離婚夫妻,為了要照護罹癌的貓咪,又同居在一起,
直到貓咪離世後,兩人又回歸彼此不同的道路,當時兩人一同來醫院,看
不出是夫妻離異,談論到貓咪病況的眼神是一樣的擔憂不捨,對貓咪後續
治療也有共識,那時很佩服他們的責任感,如今看來,除了負責任的心態,
還需要很多勇氣,一段感情的結束往往表示兩人之間有事無法達成共識,
卻願意為了毛孩子,放下自尊與不甘,用和平的態度去擔起,伴侶動物帶
給我們的不只有陪伴與療癒,還有責任感、情感連結、悲傷後的勇氣成長。
「事實上,助人者也是負傷者,在培養成為助人者的過程中,所要治
療的乃是自己。」這是李佩怡教授在《榮格個體化思想—由負傷到療癒的
整合之道》一書中,我最著迷的章節,「負傷者就是療癒者」意味自身經
歷受傷與考驗後,反而更能明白受傷者的痛點,即為負傷療癒者
(wounded healer),助人者與求助者各自背負傷痕,不斷地以移情與
反移情交互作用。人不可能無傷而癒,負面引導出正面能量,讓我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