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No.20 關照季刊 Aug 2024
P. 59

第二十期 季刊





            獲得前所未有的安慰,像有個巨大力量輕拍著背說著:「沒關係,妳願意
            說出來,也不表示妳準備好了,可以繼續躲回去,不要害怕忘記這段珍貴
            的記憶,無論這段回憶是甚麼滋味」。這感受像是被允許可以拋開那些悲

            傷階段理論,依照自我的步調去經驗創傷,當時有個意識在心中萌芽:或
            許做為一個助人者,根本不用、也無法完全去了解求助者真正的悲慟來自
            何處,因為生命太錯綜複雜了,有時只要尊重對方的每一個失落或失望,
            無論看起來有多不起眼,並允許他有自己悲傷步伐與表現方式,這就是最

            好的支持技巧。我的小組成員們都沒有飼養寵物的經驗,也許很難體會飼
            主與伴侶動物之間深刻的依附關係,但一句讓我有選擇的問候,卻能瞬間
            減輕數年來沮喪與被譏笑的害怕。在這之前,我時常覺得自己學歷不夠、

            經驗不足,真的有資格談論悲傷輔導、臨終關懷嗎?抑或是大家站在悲傷
            面前,都只是個普通人?這一課,發覺自己與多數人,需要的不是心理諮
            商或解決困頓的方法,只要還能如常過日子,需要的是允許悲傷、允許擺

            盪,就有能量去利用自身的內在資源去處理心中軟肋,克服障礙,由自己
            決定要不要處理、何時處理。


                 認知、情緒及行為是互相關聯的,經自我探索後,我也在工作上嘗試
            覺察並同理家屬的反應,主動詢問照護上是否有遇到困難?有趣的是,許
            多安靜的家屬會忽然話匣子打開,一連串抱怨照護寵物多影響日常生活與

            家庭關係,但最後依然能自己找到解決方式,似乎只要聽他們抱怨完就可
            以了。前陣子遇見了一位約 50 歲左右的媽媽,她的狗 ( 化名小白 ) 確診罹
            患淋巴癌後,情緒一直忐忑不定,一方面希望能積極化療,一方面又不捨
            毛孩太痛苦,在幾此回診的過程中,與醫師討論病情的氣氛皆不太好。某

            次媽媽忽然在醫院營業時間結束前帶小白來就診,原來是小白拉血嚴重,
            很不舒服。在遠處聽到醫師語氣嚴肅說:「妳怎麼現在才來?明明說有狀

            況要趕快來醫院,怎麼可以拖到最後一刻?」瞥見媽媽眼眶有些紅,我問
            她還好嗎?家裡住得遠嗎?自己開車來嗎?媽媽嘆了一口氣說道:「我不
            是故意這麼晚才來醫院的,我自己的媽媽跌倒了,白天我帶她去開刀,是
            開脊椎,忙到剛剛回家才發現小白拉血了,才趕快過來。剛剛醫師那

            樣說話,我也好難受。」這是我第一次與她對話,之前覺得診間氣氛
            凝重,除了幫忙做檢驗,都沒有多停留。此次聊完才知道,平常媽媽








                                                                                                      55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