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往事
P. 55
休支部,那里非党干部多些,但没有获批准。老干处处长对我说,离退休支部的同
志们都喜欢你留下。这样,我退休 12 年了,一直在这个支部,和他们一起学习、活
动,关系融洽,心情舒畅。尤其是冯书记和我是老友记,亲如姐妹。她先生还和海
滨一起到俄罗斯、北欧旅游,玩得很开心。
我在民政局工作了十年,这十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广州是改革开放
的前沿阵地,发展速度走在全国前列。然而,社会的矛盾如贫富差距的矛盾也出现
得较早。为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政府也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保障的制度,进而形成广
州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过程中,我可算是一个见证者,一个为这方面努力工作
的工作者。这段经历让我真正体察到民情,了解到国情,我的所有工作都是为广州
市最低层最困难的群众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我做得心情舒畅,踏实。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广州市慈善会之所以成为全国最早
成立的慈善机构,广州市的慈善工作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这与广州市经济发展有
着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受最深的是 1996 年 3 月 8 日云南省丽江发生大地震,经媒体
报道灾情后,慈善会发动全市人民为丽江灾后重建捐款,广州市民积极响应,一个
星期内到慈善会捐款的人们排起了长队,令我感动的是个别困难群众也来捐款,尽
管他们捐出的是几角钱,几元钱,但他们是尽力了!同年 11 月 9 日,原《羊城晚报》
总编辑,专栏作家微音(许实)在天河购书中心举行个人文集《微音》义卖仪式,
将全部义卖书款近 30 万元捐给慈善医院的建设。1998 年 8 月 19 日在广州电视台举
办“羊城真情献灾区”电视文艺晚会,为长江水灾灾区筹得善款 1500 多万元。热心
慈善事业,乐于助人是社会精神文明一大表现。向市慈善会捐款的有:捐出巨额善
款,亦商亦善的广州富力地产集团、广东珠江投资有限公司、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
公司、广州长隆集团、恒大房地产公司……;有香港福利建筑地产公司董事长何耀
光先生、丽新集团董事长林百欣先生、东南亚地产公司董事长吴汉良先生、祈福董
事长彭磷基先生、广发证券总裁湛兆霖先生;有澳门何鸿燊先生、马万祺先生、崔
世平先生;有新加坡陈光先生;有省市直属机关、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各
行各业的热心人士……。其中,让我深受感动的是广州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的普通
职工李广阳先生,他工资收入不高,生活节俭,上下班总骑着一辆旧单车,晚上住
在 6 平方米的宿舍,睡在只铺凉席的铁架上,但他临退休前将他长期积蓄的 28 万元
全部捐给广州市慈善会,用作扶贫助学。试想,这些善举能发生在阶级斗争的年代
吗?能出现在平均主义思潮泛滥的社会中吗?贫穷和平均主义都没有慈善事业。
六、我的婚姻和家庭
(一)痛苦的初恋。
在白云山农场机械厂搞“四清”时,我和老马相识。那时我认为他人很好,各
方面都很优秀,对他有好感。以我的直觉,他对我也很有好感。果然,“四清”结束
后他就到华师找我,直接对我说要发展我们的关系。他 18 岁入党,在部队军事院校
毕业后分到广州空军司令部从事技术性工作。在当时要求“又红又专”的年代,这
样的条件,加上人又好,我当然高兴、愿意。自此,每周周末他都主动与我约会,
很开心。没想到,几个月后,北京批斗“三家村”(吴晗、老舍、廖沫沙),不久父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