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教授千古 - 1 (2)
P. 79

委托金士翱等三位教授编写麻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修业年

               限、授予学位等,他们夜以继日,很快完成任务。随后,我国 10 余所医药院校开设麻醉学本科
               专业并面向全国招生,每年培养专业麻醉医生 1000 余名。

                   金士翱身体力行,为培养麻醉学高级人才殚精竭虑。苗宁, 金教授的第一个攻读博士学位的研

               究生 ,同时也是我国大陆第一个攻读麻醉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1987 年 5 月将举行课题论文答
               辩,论文题目《麻醉期间粉防己碱 (tetrandrine) 用作控制性降压的可能性——与三种常用降压药
               硝普钠、恩氟烷和异氟烷在器官血流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比较性实验研究》。金教授十分重视博
               士的质量和水平,并不因其是自己的弟子而放松考核。他专门请来自己的老师、中国第一代麻醉

               大师吴珏任答辩委员会主任,还有一批全国著名的病理学、生理学、神经外科学、麻醉学博导任
               委员。答辩委员们一致认为,本研究在麻醉学专业是一个首创论文获得通过,苗宁成为中国大陆
               第一个麻醉学博士 ,如今是美国 NIH 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从 1981 年至 1996 年,从 58 岁到 73 岁,金教授共培养了 16 名博、硕士研究生,当今已是
               国内外麻醉学界的精英,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麻醉医学教学和研究舞台,不少已是国内外知名学
               者。


               沟通中外麻醉学术交流的使者

                   相传,中国东汉时期就对麻醉学问有研究,华佗是第一位采用麻沸散来减轻病人的痛觉、实

               施外科手术的医生。但临床麻醉技术使用是 19 世纪中叶西方医生采用乙醚麻醉的成功。西医东
               渐,100 年前麻醉技术传入我国,在外科领域被广泛应用。

                   人们清楚地记得,上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医药界旋起一股“针刺麻醉”之风。这股风也刮到了

               欧美,国外的同行们惊奇、怀疑之后,想到中国来看个究竟。同济医院是一所有着德国传统的医
               院,在德语国家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在外科领域。一时间,到同济医院考察针刺麻醉的国外医
               学团体络绎不绝。金士翱教授既是麻醉专家,又精通德语和英语,是医院委托的主要接待专家。
               每次介绍中他总是坦诚相告:针刺麻醉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目前主要是基础研究,的确取得了一

               些成果。而临床实验只是选择某些浅表性、局限性病例,并且以病人的自愿同意为前提。绝大多
               数手术采用的任然是现代常用的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金士翱领他们参观手术,访问病人。国
               外的同行明白了,理解了,有位德国麻醉专家 说:“看来针刺麻醉的确可以减轻疼痛感,用于配

               合药物使用,也许可以降低手术中病人麻醉药物用量,我们回去后可以试一试。”还有位学者就针
               刺麻醉专程来到武汉访问金士翱,回国撰文发表在德国《医师报》:“中国的麻醉并非只用针刺麻
               醉,在许多适应症情况下,金教授还是施行西方常用的气管内麻醉方法”, 由此,消除了西方同
               行的诸多误解,也使金士翱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麻醉事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国际技术借鉴与交流

               的。随着国门打开,他成了一位沟通中外麻醉医学交流的学术使者。



                                                                                           P a g e  78 | 101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