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顯微鏡
P. 28
- 可以 methylene blue, Gram's stain 或 Wright stain 染色
1.下列何種狀況,最容易造成水樣便中嗜中性白血球增多
(A)侵襲性大腸桿菌感染 (B)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中毒
(C)腸病毒感染 (D)大腸阿米巴感染
2.下列關於鏡檢水狀糞便中白血球的敘述,何者正確 (A)前處理須離心 (B)以油鏡觀察
(C)只要是細菌感染一定會增加 (D)以觀察嗜中性白血球為主
3.感染下列何者,最有可能造成糞便檢體大量的嗜中性白血球出現
(A)病毒 (B)寄生蟲 (C)侵襲性大腸桿菌 (D)弧菌類產生之菌毒素
(3)脂肪:正常量:2.93 g + 2.0%飲食中脂肪量或約 1-4 g/day
- 排出過量脂肪稱 steatorrhea 脂肪便
-原因:
(a)胰源性:缺乏脂每、見於胰臟炎、囊性纖維化、胰臟癌、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及迴腸切除
(b)肝源性:缺乏膽鹽,影響脂肪乳化,見於嚴重肝病、膽管阻塞
(c)腸源性:吸收不良有關,見於腸黏膜受傷疾病如乳糜瀉 (celiac disease)、熱帶口
瘡、淋巴瘤、Whipple's disease
- 成分:中性脂肪、脂肪酸、肥皂(脂肪酸鹽)
- 鏡檢:Sudan III 可直將中性脂肪染色,形成橘至紅色顆粒球,若> 60 顆粒球/HPF,
可能是脂肪下痢
- 總脂肪鏡檢:檢體以醋酸酸化後加熱,中性脂肪及肥皂水解成脂肪酸,再溶解成顆粒
球,被 Sudan III 染色。
- 正常糞便:橘色顆粒球約 100 個 (1-4um)
- 脂肪便:顆粒球增加,且體積較大 (6-75um)
- 脂肪保留百分率係數 (percent coefficient of fat retention):≧ 95%
- 測定方法:糞便脂肪定量
- 血清類胡蘿蔔素試驗:以 petroleum ether 萃取後,測定吸光度。
14
14
- 呼吸試驗:受試者食入 C 標記之 triglyceride,收集並測定呼出的 C
1. 當未消化脂質大量增加,產生脂肪痢,糞便檢體可以使用下列何種染色法來確認之
(A)Methylene blue (B)Lactoferrin (C)Oil red O (D)Indole
2. 以 Sudan III 鏡檢糞便中總脂肪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脂肪酸被染成藍色 (B)橘紅色脂肪顆粒多少和脂肪量無關
(C)橘紅色脂肪顆粒大小和脂肪量無關 (D)須加熱處理
3. 膽汁內缺乏膽鹽,會造成何種異常糞便 (A)水瀉 (B)黑色便 (C)脂肪痢 (D)黏液便
4. 關於糞便檢體總脂肪鏡檢,若檢驗結果在高倍視野下 100 個油滴,直徑 1-4µm,表示下列何者
(A)正常 (B)脂肪油滴輕微增加 (C)脂肪油滴大量增加 (D)脂肪痢
5. Sudan IV 可以染糞便檢體中何種物質 (A)脂肪 (B)核酸 (C)蛋白質 (D)糖類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