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顯微鏡
P. 4

-  光圈縮小 70%,亮度減低,會增加觀察物的明暗對比。

             八、物鏡  (Objective):

                     (1)消色相差物鏡  (Achromatic objective):  校正紅色與藍色的色相差

                  (2)高消色相差物鏡  (Apochromatic objective):
                    校正紅、藍與紫色的相差,對球面相差較前者更佳。

                  (3)平面消色相差物鏡  (Plan achromatic objective):
                    能校正紅色與藍色的色相差,以及球面相差,適超寬視野觀察及顯微鏡攝影用。
                  (4)平面高消色相差物鏡  (Plan apochromatic objective):
                    可校正紅色、藍色及紫色相差,以及視野中央和周邊各種相差。此鏡 NA 大,解像力

                    佳,為最佳的明視野物鏡。
                  (5)物鏡上刻度或數字之意義:
                   -  具消色相差能力者  (Acromatic, Apo, Plan)

                   -  機械管長及蓋玻片建議厚度(160/0.17),其中 160 為目鏡至物鏡的距離 160 mm,0.17
                    mm 為蓋玻片厚度,如為 0,則表示不能使用蓋玻片。若為-,則表示是否使用並不重
                    要,特別是使用低倍物鏡時。

             九、目鏡  (Eyepiece):

                       -  視野值  (field number, FN)是指目鏡光圈的直徑,一般為 20 mm。
                   -  檢體可視實際大小為:FN/物鏡倍率,

                     e.g.  視野值為 20  使用 10X  物鏡時,實際可視範圍是  20/10 = 2 mm。

              十、顯微鏡檢體大小的測定:
                   使用 Ocular 與 stage micrometer,測定血球或較為微小的物體。

                  (Stage micrometer 每格大小是 10 μm)
                    e.g.假如在 4X 接物鏡倍率下,Ocular micrometer 的第 10 格與 stage micrometericrometer
                  的第 25 格相重疊,則 Ocular micrometer 的每一格的大小為何(μm)?


             十一、其他類型顯微鏡:
                       (1)相位差顯微鏡:
                         -  能將檢體中折射率不同的成分,轉變成明暗或對比不同的影像。

                         -  用途:觀察較透明的物體或細胞
                         -  相位板位於物鏡內


                       (2)暗視野顯微鏡:主要觀察物體的輪廓,物體內部構造不清楚。如螺旋體

                       (3)螢光顯微鏡:

                         -  可觀察具螢光的物體,如用於免疫螢光法,以方便抗原的定位。

                       (4)偏光顯微鏡:



                                                             4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