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05-9漫談慈悲梁皇寶懺電子書_卷五_解怨釋結第九
P. 25

麼可能馬上斷除身口意三業的過失呢?這都顯示了師長的

                  可貴。我們在身口意方面所造之業應深感慚愧,對師長恩

                  德沒齒難忘,過去未聽教誨感到自責悔過,決不再懷疑,

                  更不能對師長有不敬之意。



                  【經言:雖復出家。猶未解脫。今雖出家。不得便言。無

                  復諸惡。在俗之人。不得便言。都無其善。且置是事。如


                  經所說。佛告大眾。汝當緣念師長之恩。父母雖復生育訓

                  誨。而不能使離於三途。師長大慈。誘進童蒙。使得出

                  家。稟受具戒。是即懷羅漢胎。生羅漢果。離生死苦。得

                  涅槃樂。師長有此出世恩德。誰能上報。若能終身行道。

                  止可自利。非報師恩。佛言。天下善友。莫過師長。】

                    這裡幾段懺文都是以出家人的語氣來說的,不過對於在

                  家人如何對待佛門善知識有同樣的啟示。




                    對於出家眾而言,雖然出了家卻還沒有解脫,不能說出

                  家之人就沒有惡念、惡行,而在家人就沒什麼善念、善行

                  了。這個暫且不提,經中說,佛告訴大眾,我們應該繫念

                  師長(引導我們修學佛法的善知識) 的恩德,父母雖然

                  養育教導了我們,卻不能使我們出離三惡道,而師長大慈

                  大悲,從童蒙時期就循循善誘,使我們童真入道、受具足

                  戒,就好比懷了羅漢胎,將來要證羅漢果,成菩薩成佛,

                  遠離生死苦海,得到涅槃的大樂。師長的這種出世的恩


                  德,有誰可以報答呢?若只是自修自利,不算報師恩,要

                  像師長一樣弘法利生,以報師長教導引路之恩。佛說天下

                  最好的善友,就是指導我們出離三界、將來成佛的老師。











                                                           24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