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4 - 弘一大師傳_電子書
P. 334
州還算近,時有僧侶往還),所以在民國二十九年(庚辰)三月間,
也跟著闢謠,同時根據泉州的消息,證實弘公在永春山中閉關,專
心於律學著作,又加以說明──他編著的《南山律苑叢書》,將由
上海哈同花園的主人羅迦陵負責影印。
弘公在這一年間,雖然沒有死,但是病總有的。咳嗽、發熱、
衰老的呈現,……他給近在咫尺的李芳遠字幅中,便說在山中「養
屙習靜」。如果沒有病,而說「養屙」,這一代大師豈不妄言嗎?
因此他在山中,又碰上了與衰老日益加重的肺病,慢慢地消耗他的
血肉之身。他每天兩餐飯,也通知性常法師改為早晨一餐了。
他能避免各地的書信打擾(有許多人向他求字,使他不能安
靜),也總能在念佛、編律的空檔中,得到一點安靜。但是,如果
不念佛,不寫什麼,他依然是不安於心的。他在這裡,只是求得排
除外緣,讓自己在佛道上純一地努力一番。
他在六十一歲這年的春夏兩季,確實在寧靜中完成些佛學中冷
門的東西。像〈受十善戒法〉,〈為旁生(便是畜生)說三皈依略
儀〉,都在大部律學編著之空隙成稿。
許多律學的著作,不僅在圖書館的普通圖書目錄中冷門,在佛
教藏書中,也是冷門。在沒有經過弘公整理之前的佛教律學,幾乎
更令人難以問津的。
所謂被外界懷疑圓寂,而實際老病兼至的弘一大師,在這年夏
天,畫家徐悲鴻在新加坡開畫展,受到廣洽法師的邀請,為弘公畫
一張油畫像。徐悲鴻很久之前便仰慕弘公,同時,他在弘公於泉州
弘法時,卻請人向弘公要了一幅字。當時他不瞭解偈語中的深意,
自認是「淺根之人,日以惑溺」。
徐悲鴻說:「我之所以慕師者,正為師今日視若敝屣之書之畫
也。悲鴻不佞,直至今日,尚沉緬於色相之中,不能自拔!……」
寫這段話時,徐在北平,是民國三十六年的事。
當時有關弘公的消息,最隔膜的,還是江浙一帶的朋友。既聽
不到師的消息,更接不到信。於是有許多人都在猜疑。其中寧波郁
智朗居士,因為出家事,要弘公為他薙度,被弘公婉辭。他在這時
失去弘公的音訊,更覺不安,當他接獲林奉若的信,便再度向弘公
請示有關出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