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法海泛舟
P. 227

法海
     泛舟




                     4. 会使你成为谦让的人                                                                    除根本戒外,一些因时因地而立的小小戒是可舍弃或变改
                                                                                                                               8
                     5. 会使你自知足量                                                                 的。佛陀在入灭时,曾交待阿难  :
                     6. 会使你喜欢幽僻之地                                                                    “当自捡心。阿难!汝谓佛灭度后,无复覆护,失所
                     7. 会使你精进不懈                                                                 持耶?勿造斯观,我成佛来所说经、戒,即是汝护,是汝
                     8. 会使你成为容易服侍的人                                                             所持。阿难!自今日始,听诸比丘舍小小戒。”

                 你要透彻地明了,这是法、这是戒,这是我所教的                                                              只可惜,当时阿难没问清楚哪些是小小戒,但时至今日,
                                                                                                                                                                   第
            教诲。                                                                                 这已不是主要的课题。今时今日,更重要的是确定那些戒律不                                        三
                                                                                                                                                                   辑
                                                                                                可舍!这是因为戒律的奉行,经历近 2600 年后,已经松懈,                                     ·
            3.  教制的变异                                                                           甚至变得面目全非。                                                          远 航 启 帆

                 佛教的教制在释迦牟尼佛创建僧团后开始形成,其变异                                                            初建僧时,僧人的主要特质是断淫(离开家室)、安贫
            的基因也在此时种下。为了摄僧而立的戒律或毗奈耶是教制的                                                         (没有私产,生活俭朴)。2600 年后,有些僧人仍严守这些
                                                                                                                                                                   的 佛 教 变 异 中
            开始,而后随着佛教的弘扬与开展,其他宗教行为如仪式、庆                                                         传统,有些做出了适当的应变,有些变得和俗人没两样。现
            典、守戒、持斋等逐渐形成,也逐渐演变。组织方面,寺庙、                                                         代的俗人讲究物质与感官享受,有些僧人也不例外。俗人追
                                                                                                                                   9                  10
            佛团、佛学会等组织及其法则逐渐形成、演变,也成为教制的                                                         求四子:房子、车子、银子、位子 ,有些僧人也一样                                。僧
            一部分。                                                                                人寮房里(噢,对不起,应尊称为套房),电视机、Astro、
                                                                                                                                 11
                                                                                                DVD、CD、冰箱、空调样样齐全                    。为了提高社会地位,也
            3.1 戒律的变异
                                                                                                有僧人从来历不明的大学“考”到商管文凭(MBA)或博士
                 毗奈耶是“随缘成制、随犯制戒”而来的,即因某种事                                                       学位。在马来西亚,也有僧人费尽心思找门路想弄个“拿督”
                                                                                                      12
            故,为了避免重犯而立,目的在于“一者摄僧故;二者极摄僧                                                         衔头  。在国外,争取各种社会认可的衔头也是司空见惯。现
            故;三者令僧安乐故;四者折伏无羞人故;五者有惭愧人得安                                                         在法师也流行搞“Happy Birthday”,吹蜡烛切蛋糕。我还

            隐住故;六者不信者令得信故;七者已信者增益信故;八者于                                                         8   参阅《长阿含经》。
                                                                                                9   有法师为了当住持或某某佛教高僧等职位而不惜一切扳倒对手。
            现法中得漏尽故;九者未生诸漏令不生故;十者正法得久住;                                                         10 某法师在新加坡法庭承认,他拥有公寓、汽车、信用卡,甚至养马。
                                          7                                                     11 虽然有人会辩论说,这些器材是为了方便弘法的工具。 若是如此,那就无可厚非。不过,这些工具是为了方
            为诸天人开甘露施门故” 十利  。                                                                   便弘法或为了满足个人的感官享受,当事人应有自知之明。再者,既是弘法工具,为何不置放在公开的地方?
                                                                                                12 竺摩法师是马来西亚首位获得“拿督”衔头的法师。据我说知,那是槟城政府自动册封,不是法师找门路弄
            7 参阅《摩诃僧祇律》。                                                                        来的。受册封与找门路应有所区分。
      Rowing  in  the  Dharma  Sea
     226                                                                                                                                                         227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