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法海泛舟
P. 232

法海
 泛舟




 仪式是每个宗教里重要的一部分。宗教里深入的精神层  拥有权及管理权归于僧团。僧团会指定一些僧人来处理这些产

 面,往往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接触到的。通过仪式,人们可被引  业。随着时代的演变,目前在马来西亚有了各种模型的寺产与
 入此深入层面。但若信徒只执著仪式而停滞在仪式,或误解仪  资源管理。
 15
 式的用意,那仪式就变成修学者的烦恼  。因此,佛教修学者  第一种模式,是寺庙由在家人出钱出力兴建,建好后寺庙
 16
 视仪式为一种需舍弃的烦恼  。   由一个四人组成的信托委员会拥有及管理,信托人可以是出家
 回顾佛陀时代,婆罗门教仪式盛行。婆罗门教把仪式当成  人或在家人。一般上信托人不会更换。信托人死后,若没办好
                                                                               第
 一种解脱之道,并由专司仪式的祭师垄断。如此一来,信徒须  转名手续,他的每位孩子自动成为执行者。许多殖民地时代遗                      三
                                                                               辑
 靠他人来解救自己,而解救法又是不究竟、不正确的。佛陀斥  留下来的寺产就是如此。这种基本上由四个人终生拥有及管理                      ·
                                                                               远 航 启 帆
 责此邪见。佛教传开以后,佛教徒也引进一些仪式,目的是应  的寺庙,往往后继无人而荒芜,或变成某些人的私产。
 用仪式把人们带进佛法的殿堂。 然而时至今日, 佛教的仪式似  第二种模式和第一种模式类似,但它多设立了一个由众多
 乎又婆罗门教化了。   信徒组成的团体来管理寺务及办活动。由于有较多人的参与,
                                                                               的 佛 教 变 异 中
 今天许多佛教徒把各种仪式当作解脱之道,即使是不究  荒芜或变成私产的机会相对减少了。
 竟的解脱道。许多佛教徒期望通过仪式来洗清自己的恶业,  第三种模式是目前许多佛教会所采用的,即产业由社团
 增加自己的福报,或通过仪式来换取功名、权势、金钱、健  注册局注册的佛团拥有、管理及运作,一般上这些佛团的领

 康、文凭、爱情等各种世俗的要求。再者,佛教徒把仪式这  导是在家人。这是一种公产共管的制度,比前两种理想得多
 门功课交给法师们承包,自己只须掏腰包,连参与也省下  了。一些佛团,尤其较早期的佛团,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而
 来,这和婆罗门教的仪式由何分别?  另委一个四人信托委员会来拥有这产业,但这委员会是受命

 仪式本是宗教里一门神圣的事,如今沦落成功利的交换,  于佛团,和前两种模式略有不同。
 诚是可悲。            第四种模式是产业由注册佛团拥有,但有关佛团章程规
             定,主席秘书财政等主要职位,必须由僧人出任,并赋予他
 3.4 寺产与资源管理的变异
             们极大的权利。换言之,产业归僧众管理。这种模型,表面
 佛陀的时代,寺庙是在家人供奉给僧众的,寺庙的产业的  上看是最类似佛陀时代的模型,因此受一些认为越古越好的

             佛教徒欢迎。但佛陀时代,有众多僧众参与,可以落实公产
 15 梵文 samyojana。
 16 得初果者舍弃五蕴、疑见及仪式的执著。  共管,有内部的互相监督。今日要落实这模型,也就必须确
 Rowing  in  the  Dharma  Sea
 230                                                                          231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