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Microsoft Word - WendyÖ⁄-0430-no color_flip
P. 3

1.   前言



                   為實現巴黎氣候協議之承諾,企業需於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之目

                   標,全球資本正轉向綠化過程,使可持續金融成為市場重要趨勢。根

                   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  (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GSIA)

                   報告指出,2020  年全球可持續投資資產達  35  兆美元,占全球專業

                   管理資產比例已逾  36%;而臺灣  2021  年之永續資產總計新台幣

                   20.3  兆規模,永續投資比例亦達  39.6%。在金融、監管和社會因素的

                   共同驅動下,投入於  ESG (即環境、社會、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  研究和投資的趨勢不斷增加,反映出人們意識到  ESG


                   在市場和經濟中的重要性。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  指出,投資人應將  ESG  因素納入投資

                   決策,促使企業以持續且負責任的方式營運,以因應氣候變遷,為所

                   有利害關係人創造長期價值。隨資金投入可持續發展領域,各種綠色、

                   永續和  ESG  概念的金融商品應運而生,許多機構投資者及投資人也

                   開始尋求財務及非財務指標  (如經營效率與  ESG  指標)  之平衡,來

                   提高投資組合的風險調整報酬及長期價值。


                       目前文獻上有關  ESG  之研究可概分成以下  5  個類別,分別
                   是  (1) ESG  與財務績效之關聯性,如  Gillan  et  al. (2021)、Hou et


                   al. (2019)  等; (2) ESG  與股票報酬之關聯性,如  Khan et al. (2019); (3)

                   ESG  評級之可靠性及透明度,如  Gibson et al. (2021); (4) ESG 與風險

                   管理之間的關係,如  Devalle, A. (2017);  以及  (5) ESG  投資策略方

                   式,如  Chen et al. (2021)、Utz et al. (2014)、Gasser et al. (2017)  等。儘

                   管學術界  (如  Lassala et al., 2017)  對於企業的  ESG  表現能否為投資

                   人帶來更好的投資報酬尚未達成一致的見解,然而已有部分研究顯示

                   ESG  表現較佳的企業可能會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和風險管理優


                   勢;可參見  Li et al. (2022)、Friede et al. (2015)、Grewal et al. (2020)、
                   Eccles et al. (2014)  以及  Henke (2016)  等研究。本文主要是針對  ESG


                                                            1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