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Microsoft Word - WendyÖ⁄-0430-no color_flip
P. 4
投資組合建構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在考量投資效益、風險管理以及永
續發展上做進一步的探討。
隨各國政府和監理機關對 ESG 資 訊揭露透明度之要求提
高,ESG 評級標準之發展也更加廣泛且完善,以 ESG 為投資標的之
ETF (以下簡稱 ESG-ETF) 漸漸受到投資人的青睞。目前,台灣機構
投資人建立的 ESG-ETF 主要係以追蹤 ESG 指數為主,包含 MSCI
ESG、FTSE Russell、Sustainalytics、S&P Global ESG 等。例如國泰永
續高股息的 ESG-ETF 係選出符合 MSCI ESG 評級 BB 級以上且
MSCI ESG 爭議分數 3 分以上的投資標的,再依據市值、EPS 及殖
利率等條件從中篩選出 30 檔股票組成投資組合。又如元大台灣
ESG 永續 ETF 則是篩選符合 ESG 評鑑的股票,依近 1 年
ROE (股東權益報酬) 由高至低排序投資標的,再從中選出績優的標
的組成投資組合。換言之,ESG-ETF 是依據機構投資人主觀條件所
建構的,通常係追蹤特定 ESG 指數,於考量公司 ESG 及財務表
現 (如獲利能力、殖利率等) 後,篩選成分股形成投資組合。透過上
述方式組成 ESG-ETF 雖有其便利性,但 Dimson et al., (2020) 與
Chatterji et al. (2016) 均認為,此 ESG-ETF 組成方式其 ESG 評級之
標準及評分方法並不統一,存在不同評級機構之主觀判斷。並且機構
投資人於環境、社會、治理等面向的權重也有所不同,故逕以上述方
式作為建構投資組合之標準,可能導致投資者只關注於短期 ESG 表
現,而忽略了對公司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之因素 (如企業經營效率、營
運成本等財務指標)。例如,當企業投入過多資源於落實 ESG 時,可
能無法有效開展其主要業務。此外,若企業過度關注於 ESG 的目標
實踐,也可能無法實現其財務目標而降低利潤,進而無法為投資者帶
來投資報酬。換言之,ESG 與 EPS (每股盈餘) 之間似乎無法兼得。
為解決目前 ESG-ETF 組成方式的缺點並考量 ESG 與 EPS 之
間的權衡,本研究以台灣上市櫃公司為例,利用集保結算所投資人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