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電子書_20200407
P. 30
的《教育回歸線》,那時曾桂英告訴自己:「我的節目可以改變一個孩
子的未來就夠了!」,這就是支持她做下去的信念。也曾投入製作過
環境議題的節目,自己寫腳本、搜尋資料,只要是有關土地、環保相
關的論文都會閱讀,那時曾桂英才漸漸了解問題所在,更提到全球原
住民議題都很接近,文化、語言、土地的流失、原始環境的保護,都
面臨同樣的困境和挑戰。
曾桂英在國外期間曾進修過幼兒教育,返台便持續關心幼兒環境
教育議題,也希望能多談這方面的問題,無奈當時沒有適合的來賓,
所以提及的相當少。之後她也一直想做兒童節目,正好當時原民台節
目組分組,曾桂英擔任文教組節目副組長,開始規劃兒童節目,才有
了不同的節目內容。初期先產製數學節目,那時節目是以徵案方式,
外包給廠商製作,曾桂英常覺得廠商沒有達到她想要的結果,她認為
教育不該制式化,應該是要活潑的,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延伸先前
產製數學節目的精神,為了實踐她與小孩間的科學連結,曾桂英開始
製作科學節目,但是初期遇到許多瓶頸,與廠商溝通未能達到想要的
內容、深度;當時,剛好科普計畫辦公室有個補助案,曾桂英便和廠
商一起提案,通過後由電視台自行製作,後製再由外部廠商協助。
《科學小原子》節目起初提案為 52 集,後來一發不可收拾,總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