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電子書_20200407
P. 58

郭允文提及,從科普事業催生計畫開始至今,遇到最大的困境是



                   產學合作階段經費被大幅刪減,進而影響科學內容產製之規模。她解


                   釋,內容產製因「著作權歸屬」引發不少爭議。依國科會慣例,著作



                   權下放予傳播公司,但國科會需擁有非營利使用權;後來再和法律學


                   者、著作權專家商議後,得出「非營利使用權歸科技部、營利使用權



                   歸製作公司」之結論,以利製作公司對所製播的節目進行推廣與宣傳。


                   然而,在產學合作計畫階段,作品著作權卻回歸提案科學家所屬之學



                   校或科學研究單位,如此缺乏現實考量的改變,因為學校或科研單位


                   不可能有如製作公司般的行銷推廣動力,造成優質科學內容完成後便



                   被束之高閣,大大影響臺灣科學傳播的效益。






                         臺灣科學傳播在計畫辦公室的努力下獲得各界支持與肯定,也促


                   成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成立「科學教育實作學門」。郭



                   允文解釋,該學門是 2014 年由科教國合司周倩司長成立,它的前身


                   是 2011 年起已經執行的「科學教育實作型成品設計製作研究計畫」,



                   經過三年的推動,正式提升為實作學門。












                                                ●「科學教育實作學門」


                                                            58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