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易經_Neat
P. 129
3. 五月份天上銀河橫空,蒼龍的心、尾、箕跌入銀河與赤道交叉部位所形成
的天淵中,而頭、脖、胸則伸展欲躍出銀河,稱作蒼龍“或躍在淵”,
《夏小正》的五月“初昏大火中”顯示的恰是這種天象。
4. 至七月份立秋前后,無拘無束的蒼龍在西南星空中翱翔,稱“飛龍在
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飛的龍頭、身、尾會逐步的沒入西方地
平線。
5. 至九月份,日躔在尾宿,如《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春秋時十月,夏
時九月),日在尾”,指的就是這種天象。蒼龍體與太陽同升同落,怎么
也看不到了,此即上九高亢的龍走向其反面,像月晦一樣,盡晦于地平線
以下,稱作“亢龍有悔”。
6. 十月以后至十二月以前,蒼龍星以不同的形式(或見頭、或見身、或見整
體)表現為晨見東方,故此時見到的不是正月以后、九月以前見到的那條
天龍,而是呈現不同形態的“群龍”。
7. 至十一月(春秋的建子之月)冬至,開始新的太陽年周期,以不見之龍
“潛龍”為象,故曰“建子起潛龍”,初九爻始用事,開始新的龍態周
期。
很顯然,虞夏時代的蒼龍天象與《周易》乾卦六龍變化是相當吻合的。
3、“履虎尾”天文溯源
四象之西方白虎七宿包括:奎,婁,胃,昴,畢,參,觜。西方七宿以虎
形分布,其中觜為虎頭虎須,參為前肢,奎為虎尾,其余為虎身。
西方白虎星座圖(出處:《天文知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