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易經_Neat
P. 136
陽虎后來在魯國失勢,先跑到齊,后又奔晉投趙簡子。這位趙簡子其優秀
的權謀之術駕馭著這位野心家陽虎,結果趙氏因陽虎之才而得到大治,趙簡子
最終成為晉國最強大的世卿。
哀公九年(公元前 486 年),晉國的趙鞅(即趙簡子)欲援鄭而伐宋,陽
虎用《周易》占筮,得到《泰》卦變成《需》卦,也就是泰卦的六五爻:“帝
乙歸妹,以祉元吉”,陽虎說:“宋國正在吉祥時,不能以他為敵。微子啟,
是帝乙的大兒子。宋國和鄭國,是舅舅和外甥的關系。福祉,是爵祿。帝乙下
嫁其妹獲得福澤而至為吉祥,大家哪里能夠吉祥?”于是晉國就不去援鄭伐
宋。
微子啟與紂王都是帝乙的兒子,殷商滅亡后,周武王命微子啟繼續殷祀,
封于宋,為宋國始祖。泰卦六五言“帝乙歸妹,以祉元吉”,宋國是帝乙之
后,宋國必大吉,所以不可伐宋。
對“帝乙歸妹”帝乙的解讀,孔子時期已有兩種說法,陽虎的解讀是紂王
之父帝乙,而孔子的著名弟子子夏說帝乙是商湯:“帝乙歸妹,湯之歸妹也。
湯一曰天乙。”
解讀易經(第十二卦)——否卦
十二、否卦
否卦下坤上乾,是泰卦的反對卦,由泰卦發展而來。《序卦傳》說:“泰
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否卦之所以成為否塞之時的象征,關
鍵在于其卦爻結構坤下而乾上,天尊地卑的秩序定位僵化凝固,阻礙了陰陽相
互之間的交通往來,因而“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這
就與泰卦的暢達亨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