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易經_Neat
P. 137
表面上看來,天本在上,地本在下,兩兩相對,否卦的這種卦爻結構反映
了宇宙的本然狀態,并不是毫無道理。但是,這只是反映了現象層面外觀,而
沒有反映實質性的內涵,只反映了陰陽之間的對待,而沒有反映陰陽之間的流
行。因為天與地雖然在外觀上看來是尊卑高下,界限分明,其實性質的內涵則
是“天地之大德曰生”,二者密切結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雙向互動,交通往
來,陽與陰合,陰與陽合,絪緼化育,生生不已,表現為一個大化流行的動態
的過程。
如果像否卦那樣,片面地凸顯天尊地卑的秩序定位,使之僵化凝固,各自
獨立,結果就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整個宇宙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喪失
了生機活力,停止了大化流行。
就人類社會而言,為了分層管理的需要,必須分陰分陽,建立君臣上下之
間的等級從屬的關系,有君必須有臣,有上必有下,兩兩相對,在現象層面也
就自然形成了君尊臣卑、上貴下賤的秩序定位。但是,這種等級秩序并不是封
閉隔絕,矛盾對立,而必須雙向互對,交通往來,才能組建成為一個“上下交
而其志同”的和諧整體。因而社會組織的實質性的內涵不在陰陽之分而在陰陽
之合,只有在君臣上下之間建立一種相互溝通的協調機制,促使交往行動得以
順利進行,整個社會才能渙發出生機活力,正常地運轉。
從這個角度看,否卦的結構只有陰陽之分的對待而沒有陰陽之合的流行,
在君臣上下之間只有單向度的控制而沒有雙向互動的協調,結果就使得整個社
會離心離德,造成了“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的亂世。這種亂世的局面,總體
上呈現為一種“小人道長,君子道消”的特征。
因為否卦的結構,“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象征
陰柔小人盤據于內廷,掌握了權勢,陽剛君子被排斥在外,正道無法履行。由
于人類社會的歷史受陰陽消長之理的支配,遵循物極必反的規律,有治必有
亂,有亂必有治,泰極則否來,否極則泰來,否卦的這種亂世的局面并不是不
可以轉化的。
因此,盡管這種亂世的局面是人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小人得勢,邪氣上
升,對于守持正道的君子來說,仍然要對歷史的未來抱有樂觀的信念,在不利
的處境下,審時度勢,正確地處理出進退之道,做到居不失其正,動不失其
應,致力于從事轉化的工作。這就是否卦的卦義所探討的主題。
12.1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