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4 - 易經_Neat
P. 334

損,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艮上)。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

                   兌為澤。上山下澤,有大澤浸蝕山根之象。所以卦名曰損。用以警戒社會:剝
                   民則損害國基,損人則傷于德行,損益之問,不得不慎。孚,同俘。貞,卜
                   問。可貞,稱心的卜問。曷,高亨說:“借為饁,饋食也。”簋(guǐ),盛飯的
                   圓器,如同飯盆。卦辭記錄三占:有孚。稠有佼往。曷之用二簋。雖事不相

                   關,但主題同一,表示損中有益,同屬吉祥。


                        這一卦,闡釋損人益己的原則。損人益己,必須以誠信為基礎,以取之于
                   人,用之于人為目的,才能獲得信任與支援。行動應講求效率,迅速行動,以
                   使損失減低至最低限度。使增益得到最大的效果。損與益,應依狀況,適切運

                   用,應當減損時減損,應當增益時增益,而且柔和、謙虛、中正,才能使人民
                   心悅誠服,全力支援,得以施展抱負。
                        41.2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

                   與時偕行。
                        白話


                        《彖辭》說:損,征賦于庶民而奉養貴族王公,這是國家法式,由統治者
                   制定而廣泛施行。征賦庶民,但能“有所節度,則大吉大利,太平無事,可以

                   穩定社會。有所舉動必獲其利。祭奠鬼神,也可以只用兩簋食品,由于這是依
                   豐歉而定”。征賦庶民,奉養王公貴族,固然是國家法式,但有時也裁抑王公
                   貴族的利益,而賑濟民困。總而言之損上益下,損下益上,應因時制宜,制衡
                   得當。
                        解讀



                        損下益上,本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兌為澤。《彖辭》以山比
                   喻統治者,以澤比喻下層群眾。它以為剝損人民奉養統治者,是天經地義之
                   事。下文“損剛益柔”其義與此同。孚,信,中。這里當指適中而言,即節
                   度。與經意不同。貞,《彖辭》釋為中正,猶言穩定。

                        41.3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欲。
                        白話


                        《象辭》說:本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兌,兌為澤,可見山下有澤
                   是損卦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以澤水浸蝕山腳為戒,從而制止其忿怒,杜塞

                   其貪欲。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