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 15
大專校院職涯輔導單位現況與需求探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重要性
根據民國102年12月4日「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揭示,人才是國家繁榮的資產,
教育是人才培育的搖籃。教育可以將人力轉化為具備專業技術與能力之人才,是個人發
展、社會進步、經濟富庶、國家永續的基礎。近年來,由於社會快速變遷、產業轉型、
高等教育過度擴充及少子女化,致使我國在人力培育及運用上開始出現「學用落差」、
「供需失衡」的現象,也連帶影響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因此,如何讓學子能學以致用、
培育多元優質創新人才,提升他們專業及應用基礎能力,並進而養成跨領域及國際移動
的能力,以及培養積極學習的適應力及軟實力,達到落實就職前後的教育訓練與強化系
所與產業連結的重要平臺等等工作,已成為當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課題。
上述幾個重大措施,除了可由教育部協同相關單位協調規劃政策及資源整合之外,
實際執行層面則需仰賴校內行政單位、教學單位、研究單位的合作。然而,最關鍵、也
是「最後一哩路」,則有賴各校職涯輔導相關單位扮演關鍵角色,協助大專校院學生在踏
出校門進入職場前做好準備。各大專校院職涯輔導單位作為校內主責大學生職涯探索及
規劃、就業準備、人才及就業機會媒合的校內單位,實肩負著高等教育人才產出之成果
驗收之重責大任、任重而道遠。
就讀於大專校院 18-25 歲之青年時值生涯探索期,且是由校園轉銜到職場的階段,
除需藉由各類經驗中進行角色試探及自我檢討,在考慮興趣、能力後做出暫時性的生涯
決定外,在實際進入就業市場或專業訓練學習中發展實際自我概念,並找出長期職業的
可能性(Super, 1984)。因此,青年在此階段除了持續在課堂上學習知識與技術,更重要
的是,藉由各類生活經驗擴展自己對各類生活角色的探索、各種生涯進路的探索,以能
發展更具體、更具有生涯發展連續性的自我概念,從而做出暫時性的生涯決定、發展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