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1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61

參考文獻



                   1.  Chalmers. D. J., 1995, THE CONSCIOUS MIND: 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CONSCIOUS EXPERIENCE,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Searle. J. R., 1980, “Minds, Brains, and Program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3(3): pp.417-457

                   3.  Turing, A. M.,1950,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 Mind 49, pp.433-

                       460。


                   4.  安德魯霍奇斯,2017,艾倫‧圖靈傳(下)(林鶯譯)。台北市:時報文化。

                   5.  宋勇剛,2011,圖靈測試:哲學爭論及歷史地位。科學文化評論,第八卷,


                       第六期,頁 42-57。

                   6.  李建會,2003,人工智能的新範式:行為主義學派的理論和實踐。二十一世

                       紀雙月刊,第七十八期,頁 110-117。


                   7.  李浩然,2000,心靈哲學之中文房論証── Searle  與  Churchland  之爭論:

                       語法操作能否產生語意內容。人文,第三卷,第一期。取自


                       http://www.hkshp.org/zhesi/zs9/gart2.htm

                   8.  楊元傑,2009,物理論與功能論的對立:意識問題的新爭論。國立陽明大學

                       心智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9.  蔡曙山,2002,心智科學的若干重要領域探析--它所遭遇的疑難和悖論。
                       自然辯證法通訊,第六期,頁 75-80。


                   10. 冀劍制,2010,中文屋論證的錯誤之一。華梵人文學報,第十三期,頁


                       209-225。

                   11. 冀劍制,2012,心靈風暴:當代西方意識哲學的概念革命。  台北市:  台灣商

                       務印書館


                   12. 應行仁,2016,機器能思考嗎?——認知與真實。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第

                                                            18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