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7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257
第三章 功能論與感質問題
第一節 甚麼是感質?
當我們對外界的刺激產生接觸時,我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反應,例如:被
針刺、被熱水燙、看見彩虹、刺耳的聲音等等…此時我們就會產生痛、燙、看見
顏色等等諸如此類的反應,這種第一人稱的主觀感受經驗就被稱之為”感質
(Qualia)”。
感質是一種獨特的主觀感受經驗,它具有兩個特點,第一點是被稱為解釋
性鴻溝(Explanatory Gap)的性質,它的定義是第一人稱的主觀經驗永遠無法被第
三人稱的語言所描述,舉個例子,當你有了關於紅色的主觀視覺經驗時,你要如
何使用詞語去描述看到紅色的視覺是甚麼?再說到痛、癢等等觸覺,你又如何用
詞語精確的將它具體的表現出來?第二點是感質具有私密性(Privacy),也就是說,
當你談到你所擁有的感受經驗時,你無法與他人共享這樣的經驗,再以前面舉出
的感受經驗為例,試問,一個人因為被叮咬而感受到癢,旁人如何能與這當事人
共享這樣的主觀感受?這個人一直抓撓他的皮膚,嘴裡嘟嚷著好癢,即使如此,
其他人能知道此人到底擁有怎麼樣的觸覺經驗嗎?從這裡我要說明,當談到與感
質有關的事物時,我們事實上就是在描述心智狀態表現出的某一個主觀的、具有
解釋性鴻溝的感受經驗。
第二節 感質對功能論的挑戰
前面我有簡單介紹過,心智哲學中的功能論主張心智狀態等同於功能狀態,
然而,按照圖靈測試的定義來說,一部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我們可以說這部機
器既然表現出與人類思考相差無幾的功能狀態,自然也可以說明機器會思考,若
14